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港交所對創新藥企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專注於皮膚健康的德鎂醫藥有限公司近期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這家以「研、產、銷」一體化模式深耕皮膚處方藥及護膚品賽道的企業,計劃通過介紹方式登陸主板市場,成為繼康哲藥業分拆後的獨立上市公司。其業務布局與財務表現引發行業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藥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德鎂醫藥以「從預防到護理」的全周期解決方案為核心競爭力,在皮膚健康領域構建了雙軌並行的產品矩陣:一方面,通過三款已上市的處方藥品(覆蓋銀屑病、特應性皮炎等疾病)及六款在研藥物打造專業壁壘;另一方面,以禾零舒緩系列和喜遼妥—壬二酸護膚品切入消費級市場。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其87%收入來自皮膚處方藥業務,展現了該領域對其業績的主導作用。
近三年營收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從2022年的3.84億元升至2024年的6.18億元。然而,尚未盈利的現狀持續承壓:歸母淨虧損由2022年0.55億元收窄至2023年0.05億元後,在2024年再度擴大至1.06億元。毛利率從76.9%驟降至63.5%,疊加銷售開支同比激增42%(達3.88億元),成為虧損擴大的主因。這一現象折射出創新藥企在市場擴張與研發投入間的平衡挑戰。
儘管收入規模穩步提升,德鎂醫藥近三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均為負值。公司解釋稱,隨著研發管線推進及營銷網絡擴展,資金投入顯著增加。這種「以投入換增長」的策略在港股市場並非孤例,但如何通過上市融資優化資本結構、實現盈利拐點仍需觀察。
總結
德鎂醫藥的上市進程既體現了其在皮膚健康細分領域的深耕成果,也暴露出創新藥企普遍面臨的商業化難題。隨著港交所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更寬鬆的上市環境,能否藉助資本市場加速藥物研發與市場滲透,將成為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關鍵變量。從數據看,皮膚處方藥業務的高占比既是優勢也是風險集中點,而持續擴大的虧損則考驗著管理層的戰略執行能力。此次分拆上市若成功落地,或為行業探索「專科+消費」雙輪驅動模式提供新參考。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