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涵蓋降准、降息及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新一輪政策舉措。通過精準調控流動性結構與利率水平,政策聚焦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穩定市場預期的同時激發消費潛力,為經濟持續恢復注入動力。此次政策組合拳力度顯著加大,既包含傳統工具的優化調整,也創新推出支持服務消費、養老等領域的專項工具,展現了貨幣政策在穩增長中的主動性作為。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工具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本次降准分為兩部分實施:對大型銀行和中型銀行各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向市場注入長期資金超1萬億元;同時階段性將汽車金融公司與金融租賃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從5%降至0%。這一調整不僅緩解了金融機構流動性壓力,更優化了資金期限結構,減少對短期工具的依賴。通過降低這兩類非銀機構的準備金要求,政策直接強化了其服務汽車消費和設備更新投資的能力,預計將進一步釋放超千億元低成本資金支持實體經濟重點領域。
在降息層面,政策同步下調政策利率、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及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5月8日起實施的降息將引導LPR和存款利率聯動下行,全年預計可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超千億元。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調整尤為突出:首套新發放貸款利率較此前下降0.15個百分點,存量貸款自2026年起同步下調。以百萬額度30年期房貸計算,月供減少約133元,總利息節省近4.76萬元,顯著降低了居民購房成本。
此次政策創新性地首次全面下調所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涉及碳減排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等逾5.9萬億元存量資金。同時新增兩項重要工具: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專項額度,並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和科技創新再貸款分別擴容3000億元。其中,普惠金融領域總規模擴增至超8萬億元,重點支持小微企業、鄉村振興及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新設的養老服務工具較原有400億元額度大幅增長,在利率優惠與覆蓋範圍上均實現突破,預計可撬動超萬億社會資本投入養老產業。
通過降准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約85億元/年,疊加結構性工具利率下調帶來的激勵效應,形成「總量+結構」雙輪驅動模式。政策組合既緩解了當前經濟恢復中的流動性分層問題,又為中長期產業升級和消費擴容創造了有利條件。分析顯示,相關措施可帶動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約1.5個百分點,並推動居民服務性消費增速提升0.8%。
此次貨幣政策調整充分體現了「精準有力」的調控思路:在總量工具上創新性覆蓋非銀機構,在價格引導中強化結構性支持,同時通過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穩定銀行息差。隨著各項措施的陸續落地,預計二季度末企業融資成本將較年初下降1520個基點,全年消費信貸增速有望回升至8%以上,為經濟持續恢復提供堅實支撐。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以工具組合創新為抓手,在穩增長與防風險間尋求動態平衡,助力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更多工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