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0日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清潔低碳方向調整的背景下,天然氣作為連接傳統化石能源與新能源的重要紐帶,在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中國通過深化天然氣全產業鏈改革,持續提升產供儲銷能力,並依託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構建起更加穩健高效的能源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中國天然氣產業始終圍繞國家能源戰略需求布局,不斷完善「增儲上產—管網建設—市場調節—應急儲備」的全鏈條管理體系。2024年油氣總產量首次突破四億噸油當量大關,其中天然氣產量達到2464億立方米,實現連續八年年均增長超百億立方米的跨越式發展。通過加強頁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資源開發,並推進沿海LNG接收站布局,國內供應能力顯著增強。同時,儲氣設施擴容與互聯互通工程加速落地,有效提升了極端天氣或國際市場波動下的應急保供韌性。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天然氣憑藉清潔高效的特性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過渡燃料。2024年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達42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3%,增量主要來自工業燃料替代和民生用能升級領域。特別是在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通過「煤改氣」工程與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穩步提高,助力單位GDP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從超深層氣田勘探技術到智能管網監測系統的應用,中國天然氣產業正加速向數位化、智能化方向轉型。依託大數據分析優化產能布局,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輸配網絡精準調控,不僅提升了資源開發效率和安全水平,還降低了全環節運營成本。例如,非常規天然氣開採中突破的「體積壓裂」工藝,使單井產量提高30%以上,為資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撐。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與供應鏈不確定性加劇的局面,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平台推進跨境管道互聯互通,並擴大LNG進口來源多元化。近年來,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中亞—中國天然氣管道擴能等項目落地,進一步鞏固了多區域、多主體的資源供應格局。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與碳市場銜接,推動全球能源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
總結
當前,天然氣產業已成為中國能源轉型的核心支柱之一。通過強化國內生產基礎、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深化科技賦能和國際合作,行業不僅有效保障了能源安全供給,更在低碳轉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未來,隨著智慧能源系統建設加速與全球合作機制創新,天然氣將繼續為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綠色動能,同時在全球能源治理中貢獻中國方案與中國力量。
更多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