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總標題)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通用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以低空旅遊、消費級無人機應用為代表的新型經濟形態在我國多地蓬勃興起。與此同時,低空飛行活動的安全風險也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在5月20日召開的發布會上強調,將堅持安全底線思維與創新協同發展原則,分類推進低空經濟場景拓展,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前提下釋放產業潛力。
我國正在加速探索低空經濟多元化發展模式。各地區結合實際需求,已初步形成涵蓋低空旅遊、航空運動及物流配送等業態的產業格局。但當前仍存在飛行器適航認證不足、飛行活動審批不規範等問題。發改委明確表示,在推進場景應用時將遵循"先載貨後載人、先隔離後融合、先遠郊後城區"的基本原則,重點保障低空旅遊、消費級無人機等高頻次應用場景的安全性。
為有效防控風險,國家層面正構建多方協同的監管體系:一是壓實屬地政府主體責任,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動態監測平台;二是完善行業准入標準,嚴控未取得適航證飛行器進入市場;三是加強過程監管,嚴厲打擊無證駕駛員操作、未經審批的"黑飛"行為。對於近期五一假期期間個別地區發生的低空文旅事故,相關部門已啟動專項排查整治行動,並將建立常態化風險評估機制。
此次事故暴露出安全管理鏈條中的薄弱環節,發改委表示將以此為契機深化監管體制改革。具體措施包括:修訂現行飛行活動審批流程,優化低空空域劃設規則;建立全國統一的無人機登記備案系統;強化企業安全培訓責任考核機制。通過上述舉措,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形成覆蓋研發、運營、服務全環節的安全治理體系,為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總結來看,我國正以"安全促發展、發展保安全"為核心思路推進低空經濟建設。通過分類試點、分級管控等創新管理模式,在嚴格防控風險的同時有序拓展應用場景,既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又築牢公共安全防線。未來隨著技術進步與監管體系完善,低空經濟有望在旅遊服務、智慧物流等領域創造更多價值,同時形成可複製推廣的中國式安全管理經驗。
更多航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