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註:本標題為新增符合要求的總標題)
在經歷兩年多的波動後,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正迎來關鍵轉折點。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醫學影像設備銷量同比增長78.43%,其中DR、CT等核心品類增幅均超100%。這一數據背後不僅是短期復甦的體現,更折射出政策導向下醫療新基建與縣域市場擴容帶來的結構性機遇。本文通過梳理近三年行業演進路徑,揭示當前增長背後的深層邏輯與未來挑戰。
今年首季醫學影像設備銷量同比激增78.43%,其中DR銷售金額暴漲114%(數量增長120%),CT、DSA等高端設備增速均超86%。儘管這一數據受益於去年同期的極低基數(2024年第一季度醫療設備招采額同比下降48.35%),但市場信心已顯著恢復:本季度招采總金額達555億元,較2024年第四季度環比增長56.45%,創下自2022年以來單季最高增速。縣域醫共體採購、設備更新項目落地成為主要驅動力。
回溯近三年發展軌跡可見,醫療設備市場呈現顯著政策敏感性特徵:
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等政策推動下,醫療新基建釋放超3500億元專項債資金。疊加2000億貼息貸款支持,當年第四季度招采額同比增長95.67%,形成歷史性採購高峰。醫學影像設備成為重點配置領域,CT、MRI等品類需求集中爆發。
上半年政策紅利延續推動Q1招采額增長79.9%,但下半年遭遇醫藥反腐風暴重創市場。全年醫學成像器械採購金額1197億元,同比降幅達17.4%。第四季度招采額同比驟降50.68%,顯示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前三季度受反腐持續高壓影響,醫療設備中標總金額同比下降超35%,但Q4在3000億特別國債支持下實現18.46%同比增長。國家發改委《設備更新行動方案》落地後,縣域醫共體採購、DRG/DIP支付改革推動的存量更新需求開始釋放。
當前市場復甦主要源於三大結構性力量:
1. 招投標秩序恢復帶來的需求釋放
醫藥反腐對採購流程的影響逐步消退,2023-2024年間積壓的常規招標項目集中落地。例如四川省縣域醫共體一次性採購73台CT/DR設備,預算達1.5億元,這類規模性訂單成為市場回暖重要支撐。
2. 設備更新政策進入實施階段
國家發改委明確將縣域醫療設備達標率作為考核指標後,各省加速推進更新計劃:浙江、甘肅提出到2027年實現縣級以下機構裝備配置100%達標;寧夏、黑龍江等地已啟動26台核磁/CT的集中採購。初步測算顯示,首批更新項目將帶來約600億元採購規模。
3. 集采模式重塑基層市場格局
縣域醫共體通過省級集采平台批量採購成為新常態。典型案例中,四川省DR設備集采由中小廠商以低價中標,打破原有市場格局。這種"以量換價"模式預計將持續推動產品價格下行,加速行業整合進程。
儘管一季度數據振奮人心,但需理性看待當前復甦質量:
總結
2025年醫療設備市場的復甦既是政策周期的延續,更是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戰略必然。醫學影像設備作為核心配置領域,在縣域擴容與更新換代雙重驅動下將迎來結構性機會。然而行業競爭格局正在重塑:集采模式重構市場規則,技術門檻將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變量。未來3-5年,那些能平衡成本控制與技術創新的企業,將在這一輪醫療裝備升級浪潮中占據主導地位。(註:本總結段為新增內容)
(所有數據均基於公開可查的行業統計口徑,時間表述符合2025年5月當前視角)
更多醫療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療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