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加快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從技術賦能、生態構建和金融支持三方面提出系統性舉措。這一政策被視為上海搶占全球科技創新制高點的重要布局,通過強化科技服務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政明確將探索人工智慧大模型在科研領域的深度應用,鼓勵企業開發「AI+科研」「共享科研」等新業態。政策特別強調建立算力設施開放和優惠使用機制,重點支持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材料四大領域。通過推動跨學科技術協同與數據資源共建,上海計劃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科研創新網絡,加速基礎研究向產業應用轉化。
為搶占前沿科技高地,上海提出「未來產業基金+高質量孵化器+概念驗證中心+集聚區」的四位一體布局。該體系通過市場化運營機制強化技術與市場可行性「雙驗證」,打通從概念驗證到中試熟化、創業孵化的全流程。政策要求建立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模式,重點提升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效能,確保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
在資金支持方面,上海將符合條件的科技服務業企業納入「滬科專貸」「滬科專貼」專項信貸範圍,並提高「履約貸」保費補貼比例。這些措施旨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引導商業銀行提供更長期的信貸支持。同時,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定製化金融產品,形成覆蓋技術研發、中試驗證到產業化的全周期資金保障。
新政特別強調通過科技服務模式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例如,在生物醫藥領域推動共享實驗室建設,在新能源領域搭建跨企業算力協作平台。這些舉措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效率,還為中小企業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提供了入場通道。政策同時要求強化長三角區域聯動,構建輻射全國的科技創新網絡。
總結
此次上海出台的科技服務業新政,通過技術、資本與服務三大維度系統施策,形成了「基礎研究-概念驗證-產業轉化」的完整閉環。其核心在於以AI大模型重塑科研範式,以市場化機制激活創新活力,並通過精準金融工具降低企業成本壓力。這些舉措不僅為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提供發展引擎,更將推動上海加速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2030年實現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突破15%的遠景目標。
更多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