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4月中國經濟數據顯示出顯著的結構性增長特徵: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174億元(同比增5.1%),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突破147萬億元。在裝備製造、高技術產業等新動能持續發力的同時,房地產市場仍處於築底階段,消費復甦呈現"質價比驅動"新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呈現出三大亮點:工業領域裝備製造業(前四月增速9.8%)和高技術製造業(10%)延續高速增長態勢;消費市場以舊換新政策帶動相關品類實現兩位數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中新興產業布局持續加碼。但需關注結構性挑戰:居民收入提升空間仍存,房地產市場處於築底階段,外部環境面臨地緣衝突與貿易摩擦風險。
短期政策應重點通過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優化因城施策工具等措施提振市場需求。中長期需加快構建保障性住房體系,提升租購併舉適配度,特別是在新市民和青年群體居住需求方面加強供給保障。數據顯示房地產投資增速仍低於整體固定資產投資水平(1-4月同比增4.0%),表明市場修復需要政策持續發力。
優化財政補貼結構可重點向下沉市場傾斜,通過"首購補貼+貼息"組合工具激發三四線城市及農村消費需求。同時應強化服務消費供給質量,在醫療健康、養老照護等領域加大公共服務投入,提升基層地區基礎設施與服務可及性。數據顯示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回升至5.1%,但需進一步鞏固復甦基礎。
裝備製造(9.8%)、高技術製造(10%)的高速增長驗證了產業轉型成效。在出口領域,對新興市場開拓成效顯著,4月出口同比增長9.3%,東協等區域合作紅利持續釋放。企業需通過數位化改造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在"教育+科技""醫療+智能設備"等領域深化產服融合。
推動中等收入群體擴圍是擴大內需的關鍵抓手,需通過就業支持政策、創業扶持和技能提升等舉措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醫保覆蓋、育兒補貼等民生保障措施能有效降低家庭支出預期不確定性,數據顯示已有多個地區在托育服務、老年照護等領域開展創新實踐。
總結來看,4月經濟數據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結構轉型成效。未來政策需兼顧短期需求刺激與中長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房地產市場"穩中有進"的同時,持續培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動能。通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擴大服務消費有效供給,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堅實的內生動力支撐。外貿領域則應把握RCEP區域合作機遇,強化產業鏈韌性與產品附加值提升,在全球變局中鞏固競爭優勢。(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4月)
更多房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