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看,中國裝備製造業信息化的現狀可以概括為:信息化取得明顯進展,但應用深度不夠;CAX的應用效果明顯好於ERP,但CAE的應用較薄弱,在數位化設計和製造上尤為薄弱;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數位化水平較低;企業間的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大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正進入深化階段,CIMS示範企業也沒有實現全面集成的應用;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應用仍處於較低水平;企業信息化缺乏統一規範和標準。 從另一角度來看,中國裝備製造業信息化的現狀也正反映了中國製造業應用軟體的發展水平。不誇張地說,中國製造業應用軟體的開發尚處於「克隆」狀態,沒有與中國工業化國情相結合,更沒有與各種先進位造技術相融合。也正為應對這種局面,國家提出了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簡稱「兩化融合」)的方針政策。
「兩化融合」之機理
「兩化融合」的內涵不僅在於利用信息技術改造企業的研發、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產品檢測和市場供銷等環節,而且更要從宏觀層面上考慮如何振興中國裝備製造業,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最終達到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目的。裝備製造業應成為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點。
實現「兩化融合」,製造業應用軟體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要。沒有軟體,就不可能在工業化的「硬」優勢基礎上形成信息化的「軟」優勢,也就沒有「兩化融合」。也即,為了能使傳統工業化意義上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生產裝備具備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特徵的核心技術,就要藉助微電子技術和製造業應用軟體技術。
促進中國軟體的發展,不僅可以作為上述這一過程的切入點,也是促進中國軟體產業調整升級的切入點。製造業應用軟體中的專用軟體,從產品研發、產品設計、產品生產、流通、生產管理等不同方面,用於實現生產和管理過程的智能化、網絡化管理和控制。
如何實現製造業的「兩化融合」?
1、首先必須對信息化與工業化進行定位,在「兩化融合」中,信息化是工具,工業化是目的。「只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做法絕不可取。
2、「兩化融合」必須把實現工業現代化的先進位造技術與應用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這種結合是「兩化融合」的突破口,歷史上看,在世界先進位造技術的發展中總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應將信息技術作為應用實施先進位造技術的有力且必需的工具。
3、制訂適合中國國情、融合先進位造技術、優化與集成的製造業應用軟體框架體系。圖1所示的製造業信息化框架體系,以資料庫為系統集成核心、應用了信息技術及先進位造技術,以實現產品開發、工程設計、經營管理、質量控制與製造自動化的集成製造系統。
4、制訂製造業企業全面信息化基礎技術標準化體系服務於符合中國國情的、融合先進位造技術、優化與集成的製造業應用軟體框架體系。
這些系統軟體的應用不但是實現企業形式的信息化,同時也應用了先進位造技術、改變了企業生產經營模式,最終推動實現中國製造企業的優化與現代化。在這些軟體系統的應用中,能從初級應用發展到中級應用、高級應用,使信息技術從簡單應用發展到集成應用,並逐步推廣先進生產模式、先進位造技術互相之間的逐步融合,真正起到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作用。
筆者相信,這一開發過程也將改變中國製造業應用軟體的開發處於「克隆」的窘況,改觀其沒有與中國工業化與時俱進的需求相結合、更沒能與各種先進位造技術相融合的局面,從而力促中國製造業應用軟體的開發水平的提高以及改變目前製造業軟體市場的無序競爭狀態。
6、必須促進位造業第一流的科學家和第一流的工程技術專家的合作,以他們為主體參與制訂、開發以上框架體系、技術標準及應用軟體。
7、主管部門必須出台保證貫徹「兩化融合」的政策措施,修訂不適應這一新形勢的既往政策措施。例如,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開始將硬課題與應用軟體課題結合起來,在客觀上營造「兩化融合」的環境。在推進企業信息化政策方面,提升為「以企業為主體、以國家政策為導向」的高度。這些做法,利於發揮國家政策宏觀調控市場的能力,有效控制市場的無序競爭,使市場競爭機制為國家總方針服務。
更多裝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裝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