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我國混合動力車型在政策上並沒有被重視

我國混合動力車型在政策上並沒有被重視

2011-01-01 14:01:2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政策上的巨大差別令混合動力汽車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上,以至於讓很多生產混合動力汽車的企業感到前途悲觀。政策的傾向更是讓眾多車企開始紛紛上馬新能源車項目,尤其是把純電動車作為了一個重點項目,在人員和投入上花費不菲。一時間,新能源車出現了遍地開花 、分而治之的局面,其中不免有重複研發、重複投入的情況。

  日前,「未來國家會出台有關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全套政策,不要以現有政策來揣測政府只支持純電動汽車,不支持油電混合汽車。這是誤讀。」此番表態引得各方紛紛猜測,非插電式的混合動力車或將獲得更高補貼。而一個更直觀的信號是,國家的《新能源車發展規劃》已經將名稱變更為《節能與新能源車發展規劃》,並將於近期出台,這很可能改變中國新能源車發展格局,為混合動力帶來更多希望。

  實際上,對混合動力的正確認識,對循序漸進地發展新能源車最終過渡到純電動車是個利好信號。

   就在很多人把新能源車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純電動車的時候,上海第一批新能源汽車使用者遭遇的家用電源不能充電、沒有充電樁、價格昂貴、沒有保險等尷尬問題,讓我們看到,純電動車走進我們的生活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就在此時,一直被認為是過渡期產品的混合動力汽車再次被人們提及。一些業內專家呼籲,電動車的步子不能邁得太快,而混合動力更不該被人們忽略。

  只是,這一項技術的發展在中國始終未被正視過。蓋世汽車網的研究人員表示,過去十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具有起步晚,但發展迅猛的特點。汽車與能源及環境的矛盾直到最近一兩年才開始逐步暴露出來。新能源汽車也正式擺上了政府與企業的議事日程。

  儘管如此,作為最可實現的混合動力車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2010年政府部門推出的《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中,我們看到油電混合動力產品只是歸入了「節能汽車」類別,其補貼金額僅是象徵性的3000元;而對純電動汽車和插入式電動汽車的補貼力度分別達到最高6萬元和5萬元。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電動車才是最終的個人交通解決方案,但是目前的電池技術還遠未成熟。電池的能量密度與汽油相比仍差上百倍,遠未達到人們所要求的數值。至於什麼時候能夠解決無人可以給出時間表,可能是10年,可能是20年。

  結合我國目前的國情看,電動車新技術的發展和不同層次的需求使標準統一的制定很困難,因此制定出完善的標準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的摸索。而混合動力是在現實條件下誕生的,其熱效率比普通燃油發動機汽車的可提高10%以上,廢氣排放可改善30%以上。同時,在駕駛和使用感受上,又與普通汽車無大差異,這使得混合動力被稱之為解決當前汽車與能源矛盾的「最優解」。

更多混合動力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混合動力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