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國產棉價格高進口棉買不到 阻礙紡織行業發展

國產棉價格高進口棉買不到 阻礙紡織行業發展

2012-01-01 15:51:59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2012年以來,將近5000元每噸的國內外棉花價格差距讓紡織企業發展受到阻礙。紡織冷暖,總繞不開棉價,國內的棉花價格高,國外的棉花幾乎採購不到。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外棉花價差逐漸拉大,截至目前,每噸價差最高時已達5000元。一方面,價差不斷拉大,使得國內棉花消費企業更願意選擇進口棉及棉紗做原料,國產棉除了進入國儲庫以外,市場實際銷售情況並不樂觀,上游棉花生產因此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受進口配額調控限制,很多棉紡企業其實採購不到進口棉,部分企業主要以國產棉為原料,這就造成了高原料成本與低產品售價之間的倒掛,並直接導致棉企虧損,最終使棉市下游需求萎縮加劇。
    棉花價格對紡織企業影響是非常嚴重的,目前,中國棉紡協會跟蹤的棉紡織企業虧損面達到40%。國內一家棉紡廠的負責人直言,棉花原料的採購現已占到企業成本的70%,再加上價格波動不休,毛利僅為3%至4%,企業已經承受不起。國產棉用不起、進口棉買不到,正逼迫一些企業另謀出路,選擇去其他國家投資建廠。
    棉價差拉大,非棉紡織企業是否可以獨善其身?現實的情況是,儘管由於價格和技術發展的優勢,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已開始部分取代棉花,但最近的行情卻顯示,全部使用棉花為原料的純棉紡織企業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同時使用棉花和化纖的混合紡織企業,處在微虧和微利之間;不使用棉花、全部使用化纖的新型的纖維企業有一定盈利,但盈利程度卻較前幾年大幅下降。
    一位地方棉花協會負責人的話道破了緣由:國際市場低迷和紡織企業的成本高企,是棉紡織行業進入「寒冬」的主因。尤其在紡織企業的成本中,棉花占70%,棉花價格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紡織企業的生死。而受棉花配額管理、收儲管理的影響,中國紡織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要承擔一噸棉花幾千元的價差,這就是我國紡織製造水平並不低,現在卻普遍虧損的原因所在。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突破原料瓶頸,確保平穩發展,行業調整升級已到了不可迴避的地步。尤其是處於製造環節的眾多中小企業,利潤薄,集中度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最易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因此加快棉花代替品的研發是至關重要的。

更多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