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
焦化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5月,重點統計的700多家煉焦企業主營業務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86.2%,虧損面占44%的300餘家虧損企業虧損額達到64.54億元,而山東、山西等地焦企虧損面已達八成以上。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行業普遍虧損的環境下,焦化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更加突出。目前在國內的焦化企業中,三分之二的都是獨立焦化企業,大部分為民營資本,在融資和盈利能力方面先天不足。
獨立焦企在"煤-焦-鋼"的產業鏈中幾乎沒有話語權,其原料成本及產口銷售價格均由上下游企業來確定。
鋼材需求的減少直致鋼價下跌,鋼廠為保護其自身利潤,紛紛下調焦炭採購價格,而煤礦又不願意下調焦煤的價格,導致焦企的利潤空間被兩邊的"夾板"壓得極為有限。同時,鋼廠方面由於自身資金也有限,結款緩慢,這對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焦化企業來說更上雪上加霜。
當焦煤的市場價格持續下滑時,大型焦鋼企業的煉焦煤採購成本較高,焦化企業的資金風險敞口會放大。
更多焦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焦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