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針對垃圾分類處理,本市明年將繼續出台激勵措施,通過給市民獎勵、處罰責任人、擴大混運垃圾和分類垃圾處理費用等方式來鼓勵垃圾分類的實施。昨天,市人大財經委對市政市容委明年的部門預算編制及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安排做專題審議,這也是市人大首次針對某個政府部門「如何花錢」進行專題審議。
分類垃圾不落實擬處罰責任人
「垃圾分類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我想請問市政市容委,垃圾分類管理責任制沒有落實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如何提高垃圾分類和資金使用效率?」面對市人大代表的發問,市政市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有規定,對沒履行垃圾分類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行政處罰。」該負責人透露,隨著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的逐步擴大,明年或將依照條例對違反規定的行為進行處罰。被處罰責任人包括小區物業、相關管理單位等,不包括居民。
明年擴大獎勵居民範圍
記者了解到,2010年起本市16個區縣、2400多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投放等工作,建了40000多個垃圾分類站點,但實際落實中遇到了不少難題。對此,市政市容委表示,下一步將給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居民一定獎勵。「目前東城區居民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通過一個IC卡積分,每月能領10至20 元的獎勵。」該負責人說,類似試點還在西城、石景山部分地區推廣,明年試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混運和分類垃圾處理費擬調整
針對垃圾處理費用問題,市政市容委相關負責人說,明年擬繼續拉大混運和分類垃圾處理費差,用價格槓桿鼓勵垃圾分類的實施。
記者了解到,目前本市未分類的混合垃圾運到垃圾轉運站的處理費為每噸203元,分類垃圾每噸處理費153元。「今後可能會繼續拉大兩者的差距。」該負責人介紹說,比如分類垃圾少收錢,混合垃圾多收錢,通過價格槓桿促進責任人更好實施垃圾分類。
近半餐廚垃圾將規範處理
市政市容委表示,明年將全面開展餐廚垃圾規範收集、運輸和處置,力爭全市餐廚垃圾規範收集率和規範化處理率達到四成以上;推動每日就餐人員規模千人以上的黨政機關、高校以及大型商場周邊建設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施;逐步建立餐廚垃圾價格收費體系。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新華社、市政府寬溝招待所、湘鄂情等一批單位開展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試點,就地處理能力約為50噸/日。
更多垃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垃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