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對於中國汽車市場來說,2013年絕對會成為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 在「召回」、「三包」等政策施行後,無論買車還是用車環節都有了新的定義。同時,環保和交通的壓力迫使限購城市增多,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型以及呼籲車內空氣 質量立法等,意味著車市轉型開始。業內人士認為,在新政策的調控下,中國汽車產業會積極響應,車市將向更良性的方向發展。
汽車「三包」
產品質量戴上「緊箍咒」
從2013年初新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到10月國家出台汽車「三包」政策。種種跡象表明,國家是想通過法律法規來保護消費者購車後遇到產 品質量問題的應有權益,不必因為一些扯皮的事情糟心,或者遇到未能解決的問題與經銷商或汽車廠商產生糾紛,避免投訴無門的情況發生。總體來講,該政策對消 費者利好。
對於汽車生產商而言,汽車「三包」執行後有助於提升產品品質,同時對於車企日後的售後服務質量也有促進作用。
新政策推出之前,只要汽車製造者和銷售者不存在主觀惡意,對於汽車的質量問題,廣大消費者的態度已經十分寬容和忍耐。隨著車輛使用時間增加,汽車的問題會逐漸暴露出來,如果生產者和銷售商不注重消費者權益,維權便是紙上談兵。因此,應該用政策對消費者權益進行保護。
實施「三包」規定,能促使廠商積極貫徹國家政策,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車企保證汽車擁有過硬的品質,似乎更為重要。就算以後問題汽車退換沒有什麼障礙,也不會有哪位消費者願意攤上因汽車品質引起的麻煩。
新能源補貼
環保車型產業化提速
2013年以來,霧霾天氣的增多導致環保壓力加大,社會各界紛紛把注意力轉移到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上。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消費政策進一步完善,9月17日 公布了《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通知顯示,中國政府將在2013-2015年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應用,並繼續帶動地方政府 出台相關鼓勵政策。
新一輪新能源補貼是根據車輛純電動模式下的工況續航里程確定補貼金額,這也促使對政策嗅覺靈敏的車企做出反應,接連發布新能源產業戰略。無論是跨國車企還是本土自主品牌,不約而同地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時間表,與新能源政策相吻合。
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國家政策的支持將提升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
眾所周知,新能源示範城市普遍都是傳統汽車保有量大、交通擁堵和環境保護壓力大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這些城市往往已經或即將實施汽車限購或限牌等政策。為了能夠獲得享受汽車生活的權利,無限購或限牌的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消費者的購車首選。
業內普遍認為,在補貼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將「換擋提速」,並有望提前進入產業化的階段。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限制性政策
恐慌購車透支購買力
近兩年我國汽車銷量超常規增長已造成城市擁堵、環境惡化,以北京出台更為嚴厲的治堵措施為代表的地方政策,將對今後的國內汽車市場產生較大影響。事實 上,無論是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始執行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還是年末對新增汽車的搖號規則調整,都有示範效應,也讓限行限購政策的「恐慌」在全國大中城 市蔓延。
年底購車潮的興起與限購不無關係。12月15日,天津在限購前夜拋出的一紙「限購令」讓不少焦慮中的市民體驗了一把在短短數小 時內選車、交款、辦手續的「瘋狂一夜」。當然,這不會是限購的終結,越來越多的城市傳出限購消息,也讓更多的消費者以惶恐心態迎接即將到來的2014年。 深圳、杭州、成都、重慶、青島、武漢等被列入「堵城」名單的城市,均出現了熱火朝天的購車景象。遠遠望去,汽車市場「形勢一片大好」。
這種由恐慌引發的透支性購車,或許會在幾年時間內將汽車產業推向塔尖,但留下的問題將是深遠的。限購政策釋放了一時的消費熱情,抑制的卻是未來數年汽車消費增長的潛力,未來汽車產業將因此面臨不小的衝擊。
空氣品質評價指南
車內環境引發關注
雖然2012年我國出台了關於車內空氣品質的《乘用車內空氣品質評價指南》,但作為一部行業推薦性標準,其缺乏足夠的法律效力,對汽車生產企業缺少了約束與震懾作用。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有關車內空氣品質的投訴案件有增無減。
國內大氣環境日漸惡化,業界呼籲聲浪高漲。車內空氣品質強制性標準將在2015年出台的消息,將成為車市的拐點。汽車廠家都開始積極響應號召,對自家車內空氣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此次《乘用車內空氣品質評價指南》的修訂推動強制執行,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將會帶動整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升級,使得原本技術參差不齊、質量好 壞參雜的產品再無法矇混過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質量監管力度的提高,讓消費者擁有更綠色、更安全的汽車產品。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