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 請叫韓文大當家的:攢了兩個月的生活費在爸爸45歲的時候給他買了一雙鞋,時隔這麼久了,他一次都沒穿過,說句實話,我很難過!
省錢給老人買禮物,老人就是不用,禮物「被雪藏」成閒置品,這樣的經歷你有沒有?
博主小韓18歲,是藝術系的學生。她昨天發微博吐槽:爸爸在舵落口大市場工作,平時早出晚歸,特別辛苦,她很心疼。前年10月,老爸45歲生日,她攢了兩個月生活費,花600多元給爸爸買了一雙品牌鞋。上周,她從學校放假回家,給爸爸擦皮鞋時,發現那雙禮物鞋連盒子都沒打開,裡面「韓先生 45歲生日快樂」的卡片也還在。鞋子還是嶄新的,一次都沒穿過。「爸爸不喜歡?捨不得穿?」她不知道什麼原因,心裡卻很難過。
面對女兒誤會,韓爸爸昨天很著急,向記者保證:「我明天就穿,一定穿。」韓爸爸說,他的工作性質每天要不停奔走,很費鞋,所以他一般都買便宜鞋。女兒的孝心讓他很感動,但鞋太貴了,他捨不得穿。
網友「子路」有同樣遭遇。3年前,她過年去專櫃花998元給婆婆買了一件品牌大衣,回去婆婆試穿還不錯,但一看標籤就讓她去退掉,嚷嚷太貴了。錢都付了,哪能退呢?最後婆婆小心把衣服收起來,再沒穿過,至今仍「壓箱底」。
網友小朱也講起孝心被「晾」的尷尬事。去年,她出國旅遊給老媽買了個名牌包,1600元。因擔心老媽嫌貴捨不得用,她故意謊報說是500元。誰知過了一周,老媽興沖沖跟她報喜,說把包賣給同事了,還賣了1000塊。看老媽高興的樣子,她只得硬生生地將委屈吞進肚子裡。
「老人節約慣了,買禮物就不要買太貴的嘛!」有人說。這說法立刻遭到反駁:「父母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作子女的有能力了,當然想回報他們最好的,禮物太便宜也拿不出手啊!」
網友「千cuyn」說,她給媽媽買衣服選中等價位,上身舒適的,愛美的媽媽一般次日就穿上,而且從不問價錢,她覺得很開心。
也有網友建議,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方式,只要他們開心,且子女也盡了孝心就行了。有時子女「代為做主」可能忽略了父母感受,其實對於老人,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就是最好的禮物。另外老人有時也要「難得糊塗」,孩子盡孝時,就別在意價格,「笑納」是最好的態度。
更多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