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國養殖行業市場競爭度逐漸提高,尤其是生豬養殖及肉雞養殖行業,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行業競爭也相對激烈,其他細分類養殖行業市場集中度相對低,受地域等因素影響,散戶養殖、中小規模養殖戶較多。溫氏集團整體上市後,企業有望提升知名度,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促進企業規模擴張和企業發展,有利於企業進行上下游產業鏈整合。
但是在2014年的養殖企業交出的年度報表數據卻顯示,A股13家養殖類上市公司2014年合計實現淨利潤2.2億元,相比之下,這甚至不足其他板塊龍頭公司一個月的利潤。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主要的虧損原因是生豬養殖這一塊不給力,由於較長時間的生豬價格下滑,導致拖累了不少養殖企業的總業績。
豬市拖累多公司
從這13家公司的年報描述情況可知,行業的景氣度不高,是這些公司業績「羞澀」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持續較久的豬價下滑,拖累了不少公司的業績。
有公司在年報中稱,2014年生豬的虧損程度不僅超過了2013年,而且創下了虧損程度最深、時間最長的歷史記錄,2014年全年養豬虧損水平,打破了之前2006年的虧損歷史記錄,生豬養殖行業整體處於虧損狀態。報告期內商品肉豬和商品仔豬全年呈現下滑趨勢,尤其是商品仔豬,波動較為明顯。雖然5月份-8月份生豬市場價格相較於年初的虧損狀態,出現了階段性反彈,但仍然無法扭轉全年低迷的市場行情。
此前有養殖行業內人士介紹,在2014年上半年價格降至最低的時候,養殖企業養一頭豬要虧300多元,7月份至9月份時雖然豬價上漲使企業進入了短暫的贏利狀態,但是在10月份之後,生豬價格連續震盪下跌,再次將養殖企業拉入虧損之中。
據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供需顯示,這種局面在2015年一季度未有好轉。一家2015年一季度仍然虧損的養殖企業在財報中解釋,一季度生豬價格持續低迷,傳統消費旺季生豬價格並未好轉,尤其是商品仔豬價格下滑,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大,因此造成了公司的虧損。
目前從行業狀態來看,生豬價格正在持續上升中,但是,「由於二季度是傳統的行業淡季,預計市場需求及價格上升幅度有限。此外,由於下游屠宰、銷售領域仍處於投入拓展期,尚未產生明顯效益。」
謹慎情緒在行業蔓延
對於虧損的企業而言,生豬價格下滑帶來的影響不言自喻,而暫時獲得利潤的企業也難鬆一口氣。有公司在公告中提示,「2014年度生豬價格較2013年度出現了較大幅度下將,造成公司2014年度淨利潤較2013年度大幅下滑,未來,若生豬銷售價格出現大幅下降或上漲幅度低於成本上漲幅度,或者公司生豬出欄規模增加幅度低於價格下降幅度,則公司存在業績難以保持持續增長、大幅下降、甚至虧損的風險。」
事實上,多家養殖企業的一季報都給出了下滑、虧損的答卷,可見2015年一季度生豬市場價格整體低迷。而在此基礎上,對於2015年上半年的生豬行情,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持謹慎態度。這些公司擔憂,商品豬市場價格的周期性波動,會導致生豬養殖行業的毛利率呈現周期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