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大環境下,電商領域作為中國社會經濟最具活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已全面滲透至全民電商時代。滑鼠輕點,完成下單付款,家居網購就這麼簡單?那你就錯了,大宗商品的網購交易,真正容易產生糾紛的是售後,物流和安裝都有可能產生各種意想不到的「麻煩」。具體詳情,請見下文。
一、購物流程被「分段」
消費者徐小姐對木門類預付定金的做法有些覺得「不放心」。她原本打算趁著「雙11」買木門,最後選中的商家表示,「雙11」的優惠提前啟動,不必趕在這一天,但是需要預付40%的定金,在徐小姐確認收貨之後寄送合同,然後製作木門,送貨前付清尾款即可。「我與店家商量過,預付定金萬一要退行不行,對方說基本不會退」,她表示,自己對實物效果如何畢竟無法確定,「只是看圖片和商家信譽覺得還不錯」,萬一出了什麼問題,豈不是40%的定金都要泡湯?木門的價格也不是小數目,哪能說不要就可以不要的。對此,商家的解釋是「這款木門是根據尺寸定製的,以前遇到過買家申請退款而木門已經做好的情況,這樣的木門無法再進行銷售,商家要承擔很大的損失,所以才要求預付定金」。
對此,淘寶方面有關負責人提醒,木門類預付定金是正常流程,尤其是一些特殊尺寸的定製木門,消費者需要認清賣家的信譽和評價,謹慎下單,並且保留旺旺等聊天記錄作為依據;如果木門確有質量問題,是可以申請退款退貨的。
二、木門退貨有多難
針對家居產品的退貨要求,各大平台和商家都有「附加條件」:所退貨物不得影響商家的二次銷售;顧客承受相關的運費、包裝費、服務費、安裝費等前期費用;定製木門不可退貨。
「家居建材類產品基本屬於大宗消費品,網購操作中,物流是個非常容易產生糾紛的環節」,業內人士表示,在實際操作中,「有理由退貨尚且經常產生糾紛,更遑論無理由退貨了」。
針對新消法中的「七天無理由退貨」,中消協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交易雙方對法規的理解不同。由於對新消法第25條「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的適用範圍和具體執行標準存在不同理解,商家不斷擴大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的清單,甚至製造退貨障礙,給消費者依法維權帶來了困擾。
中消協認為,商家在落實「七日無理由退貨」有關規定上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對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標註不明顯,購物過程中缺乏「一對一」的確認程序;其次,商家的退貨標準過於嚴苛,導致退換貨投訴增多;第三,擅自擴大對「七日無理由退貨」的解釋。更多木門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對定製木門行業影響調查分析報告》。
專家認為,具體到不適宜退貨的商品種類界定上,經營者不能以對自己有利來確定該商品是否不適宜退貨,「經營者應該根據商品的性質來確定,並保證不適宜退貨的商品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同。」
三、「刷單」現象要警惕
消費者顧小姐爆料,「雙11」前,她諮詢過一個小木門的店鋪,並且加了買家的微信,「可以獲得紅包」。到了「雙11」晚間,她發現自己被拖進一個微信群,群主正是該賣家,號稱「進群送東西」。賣家稱,為了方便客戶反映質量等問題,更好地提供後續服務,也方便大家購買新品,所以才建立這個微信群。但是,很快顧小姐就發現不對勁了。
「賣家要求大家在12點前將他店裡的東西放進購物車,說這樣淘寶才能檢測到,然後12點後拍下並付款,等收到贈品之後,可以讓客服返款再確認支付」。她起先覺得這可能是商家刷單或者刷信譽的做法,但後來覺得事情可能不那麼簡單,「群里很多人響應,還好我保持了一點冷靜,越看越覺得託兒太多」,她擔心,如果只是刷單,違規操作不可取,但是,如果是其他騙錢的騙局就麻煩了。
對此,專家提醒:無論商家以什麼理由「刷單」,消費者都不要上當,而應該向官方渠道舉報,避免自己錢財損失的同時,還可以避免刷出來的信譽誤導其他消費者;對這樣的商家,要儘量避開。
更多木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木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