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3月CPI同比漲2.3% 物價走勢還需看豬周期「臉色」

3月CPI同比漲2.3% 物價走勢還需看豬周期「臉色」

2016-01-01 11:50:45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3%,略低於市場預期。業內指出,考慮「豬周期」、居住價格快速上升、前期貨幣政策積累的後續影響對物價產生的壓力,但由於經濟基本面需求不旺、產能過剩,以及菜價走低等原因,預計未來物價上漲有限,走勢還需看豬周期「臉色」。

3月CPI同比漲2.3% 物價走勢還需看豬周期「臉色」


  3月CPI同比漲幅為2.3%

  3 月CPI同比漲幅為2.3%,與上月持平。從分項來看,食品價格依然是推動CPI同比上漲的主要推手。數據顯示,3月份,食品菸酒價格同比上漲6.0%,影響CPI上漲約1.78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上漲35.8%,畜肉類價格上漲16.5%,其中豬肉價格的漲幅達到28.4%。

  此前,機構普遍預判因為受豬肉和蔬菜價格上漲影響,3月份CPI漲幅將繼續擴大。譬如,招商證券[3.67% 資金 研報](600999,股吧)、海通證券[3.02% 資金 研報](600837,股吧)、瑞銀中國等機構預測3月份CPI同比漲幅為2.5%;銀河證券等機構預測值稍高,為2.8%。

  對於3月CPI同比漲幅略低於市場預期的原因,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們通常有一個習慣性的心理,一旦物價上漲比較快,人們就會預期後面的漲幅會更高。」

  潘建成認為,具體看2月份物價漲幅較高的重要原因,即鮮菜和豬肉價格上漲較多,這兩個原因都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今年春節前後天氣寒冷,鮮菜供應減少,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但是隨著天氣轉暖,春暖花開,鮮菜供應逐步恢復,菜價出現環比下跌。

  「豬肉當然也會有一些季節性,春節期間往往會高一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受豬周期影響。」潘建成說,豬肉價格的上漲是因為一年前豬肉經歷了長時間的下跌,現在是一種恢復性上漲,豬肉價格的上漲也不會長期持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春節過後鮮活食品價格有所回落,蛋、鮮菜、水產品、鮮果和豬肉價格環比分別下降7.4%、5.5%、2.8%、2.0%和1.3%,合計影響3月CPI環比下降約0.38個百分點。

  「2月,許多賣菜的農民工回鄉過春節,賣菜的人少了,流通環節供應不足,也會導致價格上漲。3月農民工回到城裡賣菜,人員供應充足,導致價格下跌。」潘建成說,3月服務價格下跌也與農民工返鄉有關,如春節洗車、理髮等漲價,節後勞動力返回,價格恢復正常,環比出現下跌。

  此外,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日影響消退,飛機票和旅行社收費價格分別下降8.2%和5.5%,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11個百分點。

  物價走勢還需看豬周期「臉色」

  周景彤表示,儘管3月CPI同比漲幅2.3%與2月持平,但環比漲幅由正轉負,下降0.4%,表明物價上漲壓力有所減輕。

  但為何老百姓(603883,股吧)普遍的感受仍然是物價上漲較快呢?潘建成對此分析說,「他們會有這樣的疑問:白菜如果原來2塊錢,漲了2毛錢,就是漲了10%了,怎麼CPI才2.3%呢,而這就牽扯到CPI的加權問題了。」

  潘建成表示,在一些食品價格上漲的同時,實際上好多其他產品同比是下降的,CPI體現的是物價平均漲幅。「比如3月單月及1~3月家電價格同環比都是下降,交通工具中汽車、汽油是降價的,通信服務也是降價的。就像汽車不會每一個人都去買,所以它的降價不會每一個人都能體會。」潘建成說。降價的體會不到,漲價的體會很深,所以感受不同。

  對於接下來的物價走勢,周景彤認為,未來物價漲幅有限,總體將維持在「2上3下」。未來幾個月,需要重點關注的一件事是「豬周期」的長短。目前,能繁母豬、生豬存欄量均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預示未來幾個月豬肉價格仍會維持高位,估計會延續到今年的國慶、中秋「兩節」前後。此後,豬肉價格很有可能回落。

  在周景彤看來,還要關注居住價格的快速上升。「近期房價飆升帶動了居住價格走高,再考慮到居住價格在CPI籃子中的權重較高,高房價將會拉升居住價格。」

  「還要關注前期貨幣政策積累的後續影響。2015年以來已進行了5次降准、5次降息,貨幣信貸較快增長,M1、 M2分別從2015年1月的10.6%、10.8%上升至今年2月的17.4%、13.3%,可能會對未來物價產生一定的壓力。」周景彤表示,考慮到經濟基本面需求不旺、產能過剩,以及蔬菜價格走低等原因,預計未來物價上漲有限,總體應在2%到3%之間,當然,也不排除個別月份突破3%的可能性。

  但在潘建成看來,今年的物價不會出現出乎意料大幅度的上漲,即便單月突破3%的可能性也不太大,擔心通脹是沒有必要的。「回到物價因素中,食品中除了鮮菜、豬肉價格外,發揮定海神針作用的,其實還是糧食。」潘建成說,糧價連續十二年豐收,糧食供應充足,加上國際糧價較低,所以糧價上漲理由不充分,再加上鮮菜的季節性過去後,價格會回落。並且豬肉的周期不可能持續大幅度上漲,所以諸多因素影響,從食品價格上來講,影響可能是在逐漸減弱。

  另外,對於服務價格,潘建成認為,服務價格存在持續上漲的動力。「人工成本上升是一個規律,但是由於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在這個背景下,人工費用上漲的幅度會受到制約,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並且,上游的PPI儘管有所回升,但也只是降幅收窄的現狀,傳導至 CPI上仍是下拉的作用。」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CPI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