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關北京市鼓勵京籍老人異地養老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有網友評論說,面對北京的擁堵和空氣污染,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養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有人說,老人一輩子生活在北京,養老卻要去外地,不能接受。還有人說,異地就醫結算沒有實現,配套設施也不完善,異地養老只是看上去很美。
就在這些爭論還沒有過去之際,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鼓勵京籍老人異地養老,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等地區試點機構可享受北京市養老床位運營補貼、機構綜合責任保險、醫保政策互聯互通等政策。同時,對於老人關心的醫保政策問題,天津河北地區力爭於9月底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眼下,河北、天津等地區興建的養老院床位大量空置,而在北京城區的一些養老院卻需要排隊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入住。有的老人不願意離開北京,也有老人到外地養老顧慮重重,這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異地養老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
李士傑:可行性不大。北京人有北京人的特點,首先就是故土難離,所以如果養老院已經建成了,動員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我們現在的鼓勵政策肯定是不到位的。
目前政府應該注重加強居家養老服務,在這方面加大投資,目前北京並不是沒有現成的條件。另外,北京已經建成了111家慈善超市,它們分布在北京各個街道和社區,這些慈善超市可以為居家養老提供輻射性的服務。目前北京市民政局也給予了慈善超市一定的鼓勵,但是給的還不夠。
異地養老在推行過程中,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經濟之聲:相比一些一線城市,儘管一些二三線城市的生活環境更適合居住,但是從醫療資源以及生活便利化設施方面,與一線城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這方面應該如何改善?
聶日明:這一塊在短期內可能比較困難,其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醫療方面。目前中國的醫療資源分布的非常不均衡,北京、上海等城市占據了中國最核心的醫療資源,但是二三線城市的醫療資源就非常緊張。一個人的醫療費用絕大多數是在臨終前幾年被花費掉的。像河北高碑店、天津武清這些地區已經不是核心的市區了,所以老人不願意去,不管你是否給他醫療補貼或醫療保險。
第二,中國區域之間的發展非常不均衡,各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有很大差異,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在很多地方已經與國際接軌了,而三四線城市在這些方面還是不夠完善。
如果我們要改善這一現狀,首先,區域經濟、區域公共服務要實現一定的均等化。第二,即便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四五線城市也很難承接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異地養老服務,因為這些區域的人口比較少,老人的數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密集型的養老產業很難形成,也就是說,這些城市不會為此去投資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
更多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養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養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