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市民反映,道外區北十四道街「鼎豐園風味涮魚」、道外大新街鹿鼎記火鍋店食物不衛生,記者利用十餘天時間,以打工者的身份,分別應聘這兩家飯店的服務員、傳菜員、洗碗工等進行暗訪。「打工」期間,記者在個別餐館、飯店的前廳、後灶,親歷了種種令人觸目驚心的衛生問題。希望引起 有關管理部門的注意。
鏡頭一 :擰拖布的手醬缸里攪拌
地點:道外北十四道街「鼎豐園風味涮魚」。
12日17時許,記者在後廚看到,一名女工用拖布把地面擦乾,然後在一個塑料桶里擰乾拖布,黑色的泥水從她的指間流出來。隨後,該女工舉著未清洗過的手為顧客裝蔬菜盤。後來,店內服務員叫後廚再調些麻醬,該女工便開始攪拌麻醬,她把半條手臂插進麻醬缸里攪拌,手臂上沾滿了厚厚一層麻醬,她攪拌完,把手臂抽出來,又把手臂上的麻醬刮回麻醬缸里。
記者在另一間廚房看到,一廚師在殺完魚後,又在同一個菜板上切菜,隨後用雙手去抓拌盆里的涼菜,抓拌完後他用手把涼菜抓到盤裡。在此期間,該廚師沒有洗過手。
鏡頭二 :「口水紅油」循環再利用
地點:道外北十四道街「鼎豐園風味涮魚」、道外大新街鹿鼎記火鍋店。
在鹿鼎記火鍋店,記者看到,客人們吃剩下的凍豆腐、配料三末等都進行了「回收」。記者向服務員詢問,客人們吃剩下的三沫已經被攪拌得不成樣子,留著它們還有什麼用?服務員小聲地告訴記者:「可以留著下次再用」。
在「鼎豐園風味涮魚」,記者發現,客人吃剩的火鍋被服務員端到後廚里進行紅油回收。這些吃剩的火鍋里漂著厚厚一層紅油,裡面殘留著顧客吃剩的羊肉、魚骨。後廚一名女工用湯勺把火鍋上面漂著的紅油盛出來,裝到一個大碗裡,再端到爐灶台和其他油類、調料放在一起。
鏡頭三:水槽中污水「涮」出碗筷
地點:道外大新街鹿鼎記火鍋店。
11日19時許,記者進入洗碗間看到,洗碗間一個水槽中裝有漂著厚厚一層油的黃色刷碗水,在3個小時內,記者多次送盤子進洗碗間,只看到該水槽中的水換過一次。記者注意到,刷碗工拿出一個過濾勺將水槽中的油膩雜質撈出去,然後繼續用該水槽的水刷碗。這樣反反覆覆,水槽中的水已經變成了暗黃色,污濁不堪。
從「黃水」中撈出來的碗筷在自來水中沖一下,但是表面濕漉漉的,有一層浮油。服務員給記者一塊口布,讓記者將茶杯、酒杯等餐具里的水擦一擦。記者看到,那張原本為白色、被服務員稱作「乾淨」的口布已是灰黑色的了。
鏡頭四:圖方便廚房挖條排水溝
地點:道外「鼎豐園風味涮魚」。
記者在後廚看到,後廚共有3個房間,呈倒「品」字格局。進門第一個房間是烹調工作間,烹製各種火鍋鍋底並將生肉熟加工。後面並列的兩個房間分別負責生鮮涮品的處理。在該店後廚記者看到,該店為了方便,直接在廚房裡挖了一條約120度角、近2米長的排水溝,排水溝從後面右側房間水池下,一直延伸到外面廚房的門口處。
排水溝外罩著鐵篦子,鐵篦子上已經沾滿油污和髒物。後廚人員將刷鍋水、擦地水等髒水直接傾倒在排水溝里,透過篦子,記者看到排水溝里的水幾乎滯留不動,上面漂著油污和髒物。
飯店老闆招人不問健康證
11日,記者以大學生的身份來到道外區大新街上的鹿鼎記火鍋店應聘飯店服務員。經歷了一番軟磨硬泡,老闆同意記者先干點兒零活兒。老闆告訴記者,每天從18時干到21時,每個小時給4元錢。在應聘的過程中,飯店老闆並沒有向記者索要健康證、身份證、學生證等有效證件。記者從火鍋店服務員小王那裡了解到,她來這裡應聘時老闆只要求她把戶口留在店內,並沒有索要其他證件。
13日,記者應聘道外「鼎豐園風味涮魚」服務員時,詢問店主能不能試用一晚,店主沒有拒絕,將記者領至後廚,讓記者幫忙傳菜。直至此時,店主也未向記者詢問索要健康證。
目前,根據國家有關法規規定,從業人員需要辦理健康證。從業人員是指從事食品、化妝品、飲用水生產經營的人員,以及從事公共場所工作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飲食、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每年都要做健康檢查,合格者發給健康證。 (新晚報)
更多火鍋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火鍋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