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綜藝節目再掀更名潮 《奔跑吧兄弟》更名為《奔跑吧》

綜藝節目再掀更名潮 《奔跑吧兄弟》更名為《奔跑吧》

2017-01-01 10:48:5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最近,《奔跑吧兄弟》第五季將更名為《奔跑吧》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熱議,,在「限韓令」的政策下,2017年一大批引進的的綜藝節目引來換名潮。至於創綜藝節目能否興起,業內人士分析,短期內要實現比較懸。

  2017年將掀起綜藝節目的改名潮 《奔跑吧兄弟》更名為《奔跑吧》

  最近,有關浙江衛視王牌綜藝《奔跑吧兄弟》改名一事最終得到了官方的確認。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宣布,節目第五季將更名為《奔跑吧》,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如約參加節目的Angelababy(楊穎)將暫時由迪麗熱巴代替。

  除了改名之外,細心的觀眾還發現這次「跑男」的改變不止於此。在官方微博推送的全新海報中,新上線的標識維持了先前的字體和黃藍配色,保留奔跑狀的「R」元素,但「韓標性」的英文名「RUNNING MAN」改成了「KEEP RUNNING」。此外,有業內人士透露,第五季《奔跑吧》還將去掉韓國原版模式中的核心元素——不再使用撕名牌遊戲。

  如果只是改名,或許還只是季播節目在全新一季的細微變動,但如果此次「跑男」確實不再採用撕名牌遊戲,涉及到的就是對原版模式的棄用。正如改名後播出的《歌手》,節目中不僅對舞美、賽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在節目宣傳上也自稱為「全新音樂節目」,無疑是與韓國原版模式進行切割。

  「『跑男』第五季節目應該不再續訂韓國模式。」根據樂正傳媒研發諮詢總監彭侃的介紹,國內綜藝節目引進韓國模式一般會一季一簽,即使像「跑男」這種此前與韓方合作較為穩定的節目,頂多是在事前談好了要續簽幾季的意向,但具體的合作也都要在節目開始製作前才能確定。

綜藝節目再掀更名潮 《奔跑吧兄弟》更名為《奔跑吧》

  綜藝改名為哪般?政策、輿論成背鍋俠

  事實上,《奔跑吧兄弟》改名為《奔跑吧》,並非國內首檔改名、改模式的節目。2017開年綜藝《我是歌手》同樣也遭遇改名命運,節目官方信息宣稱是全新升級為《歌手》,在播出時間、競演賽制上都有所調整,而這檔節目同樣是出自韓國版權,似乎是對「限韓令」猜想的一個印證。

  另外一檔由樂視視頻和東方娛樂聯合推出的《女神的選擇》則更是「名」途多舛了,節目本是2016年12月開播,結果跨了個年之後就變成了《我們的選擇》,這中間發生了什麼?社交媒體上的質疑聲似乎是導火線,網友評價「當前節目中的遊戲環節多是男嘉賓之間的『廝殺』,少了男女嘉賓之間的情感互動,沒有在遊戲性與情感挖掘中把握平衡」,於是節目組宣布對節目內容進行升級,更名為《我們的選擇》。

  其實綜藝改名的苗頭早已有之,從去年開始,一波引進版權綜藝紛紛開始改頭換面,《了不起的挑戰》改名為《我們的挑戰》,《蒙面歌王》改名為《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好聲音》改名為《中國新歌聲》。2017年更是愈演愈烈,近日《花樣姐姐3》也曝出消息,疑似將改名為《花樣歌舞團》。

  業界人士分析,「跑男」和《歌手》等綜藝節目的更名變動,說到底還是來自於市場環境的變化。據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電視綜藝及影視劇中,但凡引進韓國模式、採用韓國團隊,甚至只是選用了韓國演員的,幾乎都遭遇了暫停製作或暫緩播出的境遇。對於那些不只購買韓國節目模式,而是採用韓國製作團隊拍攝的節目來說,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更大。據了解,此前第一季就由全韓團隊製作的綜藝節目《二十四小時》,本來今年第二季拍攝已經啟動,韓國的曹孝鎮團隊也先期進行了踩點工作,但無奈臨時撤換,改由國內的易驊團隊操作。至於已經製作好的節目如《來吧,說做就做》,因為製作時選用了韓國團隊,目前只能暫時「冷凍」,等待合適的播出時機。據彭侃介紹,像「跑男」和《歌手》等在最開始引進模式時就有國內團隊參與製作的節目,現在已經能獨立勝任內容上的拍攝製作了。

  據《2016-2021年中國綜藝節目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統計,2014年開始,國內綜藝界盛行引進海外模式,在國內電視台與網站播出的節目中,與國外版權合作的節目這一年共計63檔,在全國的綜藝節目中占比達90%;而其中各衛視頻道正式引進12檔韓國版權節目,占引進節目總數的48%。2015年,各家衛視主要引進的8檔國外綜藝節目中,6檔引進自韓國,占比達75%;而《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韓國模式節目在國內收視高企,使得韓國模式一時間成為國產綜藝的治病良藥。

  如今,韓式綜藝模式面臨市場環境的變化,國內綜藝界也面臨必然的轉型。在彭侃看來,這在某種程度上會促使國內綜藝團隊儘早「出師」,「尤其是戶外節目方面,也許在節目製作水準上一開始會有欠缺,但至少能在項目上得到成長,對於國內製作團隊來說,反而是一種正面的歷練。」

  藝節目改名,能否加速原創綜藝節目的興起?

  業內人士分析,原創自製類綜藝節目其實在網絡上已經發展得風生水起,「各大視頻網站2016年都在做自己的網絡綜藝節目,很多團隊原來都是電視台的,這些都說明其實國內的團隊在製作綜藝節目上並不是沒有能力。但電視的限制確實要比網絡嚴格,而且研發製作一檔原創類節目並非一時興起的事情,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策劃和研討,所以2017年就想到看到原創綜藝類節目的大興起,有點懸。」但他也表示電視台是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引進版權的風險了,「《中國好聲音》已經給很多人敲了警鐘,雖然買別人的版權比較方便,獲得收視成功的幾率也比較大,但現在看來也不是沒有風險的,是時候在原創上多下點工夫了。」

更多綜藝節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綜藝節目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綜藝節目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