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市場急速擴張,但對於生鮮電商所提供的宅配業務,經歷多年發展後仍不溫不火。生鮮配送僅覆蓋北京、上海、西安三地,無法提供跨地區需冷鏈配送的生鮮。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生鮮電商可通過宅配模式提前預知所需,但卻要面臨較高折損率、冷鏈配送覆蓋面有限、品控難等問題,同時消費者對宅配的認可度有限,生鮮電商還需要大量時間教育消費者和培育市場。
2017-2022年中國生鮮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天貓和國內遠洋捕撈和生鮮海產品提供商大洋世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探索「原產地聯采」合作模式,天貓將把消費者洞察數據分享給合作夥伴。
天貓的相關人士則表示,大洋世家此次和天貓建立「原產地聯采」的合作模式,和後者一起在供應鏈源頭篩選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偏好的生鮮尖貨。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生鮮市場規模接近1萬億元,線上市場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8年將破千億元。
專業人士分析,供應鏈全程聯合控貨,一方面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壓縮成本,讓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實惠的原產地商品;另外一方面可以從源頭把控品質,高標準、高要求地嚴選生鮮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信賴的品質生鮮。
事實上,遠洋捕撈跨越半個地球,高成本高風險,從下網到貨櫃靠港往往需要兩三個月,生鮮消費季節性強,用戶偏好千變萬化,此時,帶著大數據下網就可以有效對沖遠洋漁業風險。
目前,天貓全球尖端品質生鮮商品數量已超12.5萬個,涵蓋了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無獨有偶,京東近日宣布生鮮加拿大館正式上線,推出海外自采,可以做到28小時送達消費者。
巨頭紛紛進軍生鮮領域與生鮮市場龐大的規模有關。艾瑞諮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的500億元增長了80%,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500億元。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生鮮市場規模接近1萬億元,電商的滲透率不到3%,但卻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高速增長,成為業界矚目的新藍海。不過,近年來行業中不斷有生鮮電商退出或轉型的聲音傳出。也有分析認為,生鮮易損、供應集中的特點決定了只有規模化的銷售、強可控的供應鏈才能解決商品從原產地到餐桌的一系列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