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的最新統計,前三季度國內風電新增裝機達1219萬千瓦,占全國新增裝機中的15%,發電量超過了2600億千瓦時,相當於去年全國總的風電發電量的87%,同比顯著增加,在全國用電量中占比達5.2%。
我國風電行業今年的棄風率也在下降,各項數據均顯示,行業正在不斷的向好發展但需注意的是,受到補貼滑坡和風電電價逐步市場化的影響,下游風電場建設降成本的區域傳導至風機及零部件製造商,促使該板塊競爭激烈。
塔架製造商泰勝風能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樣大幅下滑,其所稱的影響因素之一便是,「相關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毛利率進有所下降。」
除泰勝風能外,華儀電氣在剛剛公布的三季報中表示,前三季度利潤將減少,公司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500萬元到2500萬元,同比減少43%到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900萬元到1200萬元,同比減少74%到99%。
與秦勝風能一樣,對於淨利下滑華儀電氣方面稱,風電市場競爭加劇及部分項目的建設進度延遲,致使風電設備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不過,有觀點稱,風電行業升溫,往往是下游先於上游。對此,有專家稱對於風電行業來說,在發電上網比較容易被補貼和調整電價,同時如果導入更多的售電開放市場,發電端很容易反彈。但製造端仍然是產能過剩,而且很難短期內實現技術研、突破,因此惡性競爭仍然很激烈。
而從發電端企業的三季度業績可以更直觀的印證上述專家級機構的觀點。核心業務為風電場運營的銀星能源前三季度預盈0.59億元至0.65億元,實現扭虧。該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所屬新能源發電企業利用小時增加,營業收入增加。
與此同時,涉足風電場運營的金風科技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其自營風電場發電量同比增加;泰勝風能在與投資者互動時則稱,目前風電場投資積極;天順風能在預測前三季度業績時也披露,其在風電開發領域發電規模不斷擴大,利潤持續增長。
目前,技術創新成為風電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各大製造商風機不斷推陳出新。在當天的展會中,遠景能源和金風科技分別發布了其下一代風機產品。其中,金風科技正式發布了最新開發的四款智能風機:GW168-8MW海上大容量機組、GW184-6.45MW海上大葉輪機組、GW168-6.45海上颱風適應性低風速機組和GW155-3.3MW陸上中低風速機組。值得注意的是,GW168-8MW海上智能風機是目前國產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也是中國首台6MW以上級別的海上機型。
金風科技市場與產品規劃總監孟慶順表示,該機型目前主要面向東南沿海及國際I類風區市場,設計風速10m/s。在目前集約用地用海的背景下,可以有效節省項目用海面積,提高海洋資源綜合利用的效能;減少機位個數,降低造價、施工和運維等多項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煤電去產能400萬千瓦,風電由原來的「紅六省」變成「紅三省」,內蒙古、黑龍江、寧夏三省區的風電開發解禁;上海廟—山東特高壓投運,分散式風電啟動,海上風電進入加速發展期,釋放了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市場容量。
2018年上半年我國海上風電市場不斷成長,海上風電建設活動顯著提速,海上風電項目公開招標規模同比增長超過20%。隨著海上風電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大容量海上機組、基礎和海工等技術進步帶來建設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市場有望持續向好。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秘書長祁和生指出,除了常規風電外,分散式風電、海上風電等將為風電產業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更多風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風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