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3D熱潮鋪天蓋地席捲市場,大多數消費者卻是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與眾廠商熱火朝天的幹勁兒形成鮮明對比。如今,整個行業的流行趨勢已演變成「虎口奪食」,然而,現在卻是亂象頻出:終端的跑路速度比內容實在快太多了。在大勢所趨下,3D內容「上游」發展滯後、冷冷清清,而3D電視也因「鍋中無米」漸漸淪為單純的高畫質電視。以下是2017年我國3D電視產業布局分析:
硬體廠商 炒「3D」噱頭
現在3D電視的觀看渠道並不多,主要包括影院、賣場以及家庭。影院「供貨」不持續,且成本較高;賣場3D電視僅僅能作為選購標準;家庭則主要受限於年初開播的3D頻道。總的來說,消費者能觀看到的3D內容很少。
據調查顯示,僅有65%的消費者在影院或者賣場、家中等地方看過3D內容,95%消費者表示,由於受制高清機頂盒、數位化整轉、3D電視等方面制約,家中目前無法收看3D電視頻道。
儘管如此,3D終端的魅力依然不小。數據顯示,在近期準備購買電視的消費者中,有超過85%的消費者明確表示希望電視中配備3D功能,3D電視的市場消費需求依然巨大。
需求源自消費者追求潮流,卻對3D技術缺乏清晰認知。據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對兩大3D技術並沒有清晰的認知,高達82%的消費者不知道主動快門式3D與偏振式3D的區別。在選購產品時,消費者對3D技術特徵不是特別敏感,相反,在品牌、價格、娛樂功能上,則表現得更為慎重。
電視廠商正在製造一種「噱頭」,對於他們來講,3D內容的匱乏早已在預料之中。靈基諮詢副總經理胡洪森表示,終端企業都是在推這個噱頭,3D行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新的概念來引領。彩電這個市場,利潤率本來就不是很高,在這種激烈的競爭平台上,他們只有不停地推出新的概念、技術,才能維持生存。
內容開發 輸在起跑線上
「新概念」的傳播速度遠遠超出想像,以至於上游的3D內容提供商沒有跟上步伐,這中間有著必然的原因:3D內容的製作門檻很高,成本昂貴,技術也尚未普及。胡洪森表示:「3D內容的拍攝設備價格很高,人才的供應量也很少,所以一般的企業、電視台都不願意做。」
從現狀上看,3D行業是輸在了起跑線上,而且是內容跑慢了一年。2012年1月1日,國內首個3D電視試驗頻道上線運行,業內人士紛紛寄予厚望, 3D內容的貧乏狀態或將迎來轉機。但是,3個月過去,整個產業鏈條依然局限重重。
首先是限制條件較多。3D頻道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首先必須配備高畫質電視機頂盒,對3D電視信號解碼;然後擁有3D電視以及顯示設備;最後還要加上佩戴主動、偏光式3D眼鏡,以上條件缺一不可。
內容源也有局限。工作人員表示:「現在3D頻道尚處於試驗階段,由中央電視台、北京廣播電視台、上海廣播電視台等六家單位聯辦。節目都是他們送來的,3D頻道僅僅是作為央視以及其他電視台的一個試水,內容以後會陸續增加。」
因此,3D頻道在內容處理上,只得採取「輪番轟炸」,且播放時間很短。據了解,3D電視頻道具體採取的措施是每晚首播4.5小時,每天重播兩次,共計播出13.5小時,主要內容以風光、紀錄片以及綜藝節目為主。更多相關3D電視產業布局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3D電視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3D電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3D電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