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私募基金國內外發展差距大 三成多管理規模不足5億

私募基金國內外發展差距大 三成多管理規模不足5億

2018-01-01 09:23:4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5月私募管理規模僅增長了900億,總規模達12.57萬億元。從目前情況看,各地都在出台政策服務實體經濟,扶持創新創業,股權創投私募還會繼續增長。

  私募基金髮展與國外相比差距大

  2007年,陽光私募結束了草莽英雄時代。曾經的公募明星基金經理為陽光私募帶來了公募基金規範的運作理念。並從此拉開了經理人公奔私的序幕。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陽光私募經歷了史上最為慘烈的淘汰過程。清盤對部分私募來說正式從理論走向實踐。

  隨著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業務在2010年推出,做空機制改變股票市場單邊市行情,使中國資本市場得到完善。股指期貨推出有望成為私募基金的投資利器,使私募基金真正成為理想中的「對沖」的基金。

  2011年,A股市場持續不景氣,私募基金面臨業績大滑坡。而在「股弱債強」的背景下,私募基金打起了債券型產品的主意,並通過產品結構化設計和正回購操作放槓桿,獲取可觀收益。

  2013年,國內開始有私募機構拋棄基本面專做量化。一些在海外從事量化投資的人陸續回國加入這支新的隊伍。

  2014年基金業協會成立,私募基金髮行實施備案制,可以自主發行私募,陽光私募借道發行的時代終結。從2014年到2016年間,國內私募管理人和私募產品數量雙雙呈現爆發式增長。

  2015年,私募產品滿天飛,曾經的一年一隻今天是一天十隻。令人眼花繚亂。FOF產品具有分散風險、組合管理等特點,可以滿足投資者對多樣化產品的需求,也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2015年6月以來,私募FOF基金數量開始翻倍增長。

  2016年前後中國基金業協會先後出台了一系列辦法和指引,對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進行規範,使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2018-2023年中國私募基金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以2017年的數據來看,中國的PE滲透率還不到0.3%,而英國是1.9%,美國是0.8%。雖然看著差距不大,但如果考慮到GDP如此大的基數,那麼即使只差0.1%,其規模增長空間也是十分可觀的。而證券投資基金在未來剛兌型產品消失,資管行業重新洗牌的背景下,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2018年,嚴監管的風暴刮到了私募基金領域,其他類私募基金機構備案的難度在顯著提高,除對股東背景有極高要求外,審批時間長、業務模式的整頓也讓原本衝著賺錢獲利去的投資管理人的日子開始變得難過起來。

  我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的很快,但是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就股權基金而言,有一個重要指標叫PE滲透率,它是指一個國家當年的PE投資額占GDP的比重,主要用來衡量股權基金在一個國家發展成熟度。

私募基金資訊

  三成多私募管理規模不足5億

  最新數據顯示,私募基金行業分化嚴重。截至5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的有225家,管理基金規模在50億-100億元的265家,管理基金規模在20億-50億元的646家,管理基金規模在10億-20億元的836家,管理基金規模在5億-10億元的1067家,管理基金規模在1億-5億元的4213家,管理基金規模在0.5億-1億元的2220家。

  這也意味著,在有管理規模的20767家私募基金中,其中規模在20億以下的機構達到8336家,占比達40%;5億以下規模的機構達6433家,占比高達31%。

  記者還注意到,還有2936家已經備案的私募基金沒有發行產品。

  「雖然說私募只要管理規模和能力匹配就好。但隨著監管加強,現在私募的合規成本非常高,規模小、投資能力一般的私募很難在市場中生存。就我經驗來看,目前5億以下規模的基金基本賺不到錢。以後優勝劣汰只會越來越明顯,大型私募會強者恆強。」上述私募基金負責人對記者說,自己不看好5億以下規模的私募前景,還有些規模超過能力邊界的營銷類私募前景也不樂觀。

更多私募基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私募基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私募基金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