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在政策上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在有些方面政策也給民營醫院發展帶來局限性。由於公立醫院具有品牌優勢、規模優勢以及國家在稅收、人才和醫保定點等相關方面的傾斜性政策,一直以來處於醫療行業的壟斷地位,我國縣級以上醫院中90%為公立醫院,導致民營醫院生存空間受限。現對2017年民營醫院產業布局分析。
伴隨著民營醫院的迅速擴展,催生產業藍海,醫療產業巨頭紛紛在這一領域加速布局。在內在需求和政策紅利的推動下,民營醫院得到了迅速發展,跨界投資民營醫院亦成為醫療服務領域的一道風景。
2016-2021年中國民營醫院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中國新醫改自2009年啟動,初步實現了「低水平、廣覆蓋」的「全民醫保」。2010年,國務院聯合五部委發布《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發展。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放開准入,非禁即入」的思想,進一步解放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桎梏。政策面對醫療服務市場頻吹暖風,鼓勵市場化,民營醫療機構迎來快速發展。
作為全國民營醫院發展的標杆,目前東莞已有多家民營醫院開始布局健康產業,意欲試水「醫養結合」。
據東莞市衛計局統計,目前全市設置醫療機構2363所,其中民營醫療機構有1800多家,數量已大幅超過公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占比也高達30%。東莞市衛計局局長葉向陽表示,東莞將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重點發展醫療衛生服務、健康養老服務、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商業健康保險等相關支撐產業,支持發展可穿戴醫療設備產業,激發市場活力。據了解,東莞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得早,數量多,實力強,民營資本如何在大健康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也是東莞醫改的重要內容,推動健康服務業發展壯大,就需要動員全社會參與,對於民營資本介入將是一視同仁。
記者獲悉,東莞民營醫療資本幾年前開始試水大健康產業。銀基集團總裁、東莞同濟光華醫院董事長鄺照光透露,該集團早在5年前已開始布局大健康產業,投資65億元在河源打造康泉十八國際生態健康旅遊城項目。另外,東莞樟木頭石新醫院也因其優越的自然環境,評為「中國最美鄉村醫院」,並開始結合養老項目,探索「醫養結合」。
更多民營醫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民營醫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