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流通是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農機生產與農民用戶的橋樑和紐帶,也是我國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機流通行業現在仍處於「小、散、亂」的境地,整合是個趨勢,整合一般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遊戲,而現在經銷商通過主動聯盟的形式自我整合,未嘗不是一個好走出困境的好辦法。以下對農機流通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針對未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調整方向,2017-2022年中國農機流通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示,從政策目標上,今後還將繼續聚焦重點,以期調動農民及其他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用機積極性,從補貼對象上看,要繼續堅持以農民及其他農業生產經營者為主。
其次,將繼續圍繞中央事權,著眼解決全局性問題。保證重要農產品的安全供給,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適應結構調整需要,對畜牧業等其他領域機械加強支持。
再次,在加大適應農業可持續發展及農村環境治理相關要求的相關機械支持力度的同時,在合適範圍內敞開補貼,推進普惠,促進新產品技術創新,引導農機產業發展。在補貼方式上,以定額補貼方式為主,著力提高補貼標準的科學化水平,引導農民提高用機積極性,引導企業提升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的積極性。李偉國強調,此前提出的「縮範圍、降定額、促敞開」的政策方向,並非範圍「越小越好」,而是著眼在促進普惠制的同時,合理確定補貼定額和範圍,避免補貼資源浪費。
最後,要在放權與嚴管上更好的結合,更好的調動政府主管部門的積極性,適應農機化發展需要。已經成熟的、現有的制度,儘量不做改變,避免額外條件的增加,減少新規定的出台。
農機流通行業發展前景巨大,公司將持續隨行業受益。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將農機流通工業被正式納入十大重點突破領域之一,農機流通要向高端化、覆蓋產前到產後、全機械化和全地域化轉變。我國目前農機流通機械化率低,且集中於產中階段,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公司憑藉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將持續隨行業受益。
更多農機流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機流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