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954億元,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5.21%,其中,生物再生材料作為最具有潛力的發展領域,預計未來應該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以下對生物醫用材料發展前景分析。
生物醫用材料作為一種研究人工器官和醫療器械的基礎,生物醫用材料現在已經成為了當代材料學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隨著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和重大突破,生物醫用材料已經成為了各國科學家競相進行研究和開發的熱點,近幾年來,有關醫用材料以及醫用材料在高新醫療技術領域應用研究相關報導層出不窮。
生物醫用材料按照用途進行分類可分為骨、牙、關節、肌腱等骨骼-肌肉系統修復材料,皮膚、乳房、食道、膀胱和呼吸道等軟組織材料,人工心臟瓣膜、血管、血管內插管等心血管系統材料,血液淨化膜和分離膜、氣體選擇性透過膜、角膜接觸鏡等醫用膜材料、組織粘合劑和縫線材料,藥物釋放載體材料,臨床及生物傳感器材料等。
2016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約為1730億元,2017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954億元,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5.21%,2021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3,443億元。其中,生物再生材料作為最具有潛力的發展領域,預計未來應該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我國生物再生材料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結構類產品,皮膚、骨、肌腱較為常見,其他大多數處在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階段。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公司包括冠昊生物和正海生物,2012年以來正海生物毛利率保持穩定,2016年毛利率達92.79%,而同期冠昊生物為78.13%。2016年正海生物淨利率為30.19%,而同期冠昊生物為20.07%。
按國際慣例,醫用生物材料的管理劃屬醫療器械範疇,所占醫療器械市場份額>40%。作為高技術重要組成部分的生物醫用材料已經進入1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其市場銷售額正以每年16%的速度遞增,預計在未來20年內,生物醫用材料所占的份額將趕上藥物市場,成為1個支柱產業。
根據《十三五醫療器械戰略初探》的報告表述,國家在「十三五」期間將重點支持發展的醫療器械產業領域包括:數位化診療設備、高端醫學影像產品和生物醫學材料。我們預計,醫療器械「十三五」規劃將重點支持生物醫學材料領域,政策的扶持將推動國內醫用生物材料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可以預料,在未來20~30 年內,生物醫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科學和產業將發生革命性變化:一個為再生醫學提供可誘導組織或器官再生或重建的生物醫用材料和植入器械新產業將成為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的主體;表面改性的常規材料和植入器械作為其重要的補充。保守估計,2030 年左右兩者可能導致世界高技術生物材料市場增長至0.8萬餘億美元,與此相應,帶動相關產業新增間接經濟效益可達3 萬餘億美元。
綜上所述,可以預料,在未來20-30年內,生物醫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科學和產業將發生革命性變化:一個為再生醫學提供可誘導組織或器官再生或重建的生物醫用材料和植入器械新產業將成為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的主體;表面改性的常規材料和植入器械作為其重要的補充。保守估計,2030年左右兩者可能導致世界高技術生物材料市場增長至≈US.5萬餘億元,與此相應,帶動相關產業新增間接經濟效益可達US.5萬餘億元。以上對生物醫用材料發展前景分析。
更多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