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用材料產業以約20%的年增長率持續增長,正在成長為世界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作為一種研究人工器官和醫療器械的基礎,生物醫用材料現在已經成為了當代材料學科的重要分支。以下對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2010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約670億元,發展到2016年增長至1,730億元左右,增長了158.21%;近幾年增速呈加快趨勢,目前年增長已達20%左右,保守估計至2019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可達4,000億元左右。
2010-2016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增長趨勢
當代醫學對於組織及器官的修復,已向再生和重建人體組織或器官、或恢復和增進其生物功能,個性化和微創傷治療等方向發展,傳統的生物醫學材料已難於滿足臨床要求。生物醫用材料是當代科學技術中涉及學科最為廣泛的多學科交叉領域,涉及材料、生物和醫學等相關學科,是現代醫學兩大支柱—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工程的重要基礎。現從六大趨勢來分析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2008-2010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0%,遠高於國際市場的22%,2010年市場已近US$100億元,保守估計2015年和2020年年銷售額可分別達到US$370億元和US$1355億元,所占世界市場份額可從6.5%快速提升至12%和22%,10年內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生物醫用材料市場。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2010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已從2006年的US$105.52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US$226.5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1.05%,其中進口額從US$36.81億元增長至US$79.57億元,出口額從US$68.71億元增長至US$146.99億元,進、出口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16.53%和16.67%,出口額已占醫療器械總銷售額的大約58%,出口國家和地區達217個,出口的低值醫用耗材已占全球醫用耗材市場份額的60-70%。
作為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基礎的「中國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極為成功地登上了世界舞台,顯著標誌是四年一次的世界生物材料大會第九次大會於2012年6月在我國成都舉行。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近十年來我國已初步形成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創新中心、省部級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的、包括200餘個單位的生物醫用材料科技創新體系;研發工作已從分散、重複逐步集中於學科和產業發展的方向和前沿,從跟蹤、仿製開始進入原始創新。
我國已經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環渤海灣等三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其中珠三角以研發生產綜合性高技術醫療器械為主,包括有源植入性微電子器械、動物源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等;長三角主要生產開發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小型醫療器械,特別是骨科器械和牙科器械等;環渤海灣地區主要從事高技術數位化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在醫用高分子耗材、醫用金屬及植入器械等方面具有優勢。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三個集聚區已分別占全行業企業總數的21.02%,銷售額的80%以上。此外成都-重慶地區是新形的產業集聚區,在組織誘導性材料、表面改性植入器械、以及採血、儲血(液)和輸血器械方面具有優勢。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2009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由16000餘家企業構成,其中90%以上均為中小企業,年銷售額>1億元的企業占企業總數不到1%,國內排名前10位的醫療器械企業所占行業市場份額僅18.45%,而國際排名前25位的公司占有全球市場份額的75%,行業集中度差,但與2005年國內排名前10位的公司僅占市場份額8.5%相比,情況正在逐步好轉。通過拓寬和延伸產品生產線、兼併其他企業和擴展海外市場,國內一些有實力的公司已開始實施多元化,即多品種生產,公司銷售額複合增長率大大提高,近十家生物醫用材料生產企業已在證劵市場上市,一批年銷售額逾或近10億元的企業正在湧現。
生物醫用材料的使用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命安全,生物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其臨床應用關注的首要問題。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我國政府十分重視醫療器械和生物醫用材料產品的質量,國務院已於2000年頒布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努力完善產品標準,市場准入及上市後監督管理規範,並儘量使之與國際接軌,促進行業的國際化和實現醫療器械國際貿易的真正平等。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分析,目前生物醫用材料在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已初步形成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創新中心、省部級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的生物醫用材料科技創新體系,研發工作開始集中於學科和產業發展的方向和前沿。
更多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