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電子商務不斷發展下延伸出網絡支付,隨著電子商務的規模不斷擴大在線支付也成為日常生活方式。去年數據顯示網絡支付的市場規模還處於增長趨勢,未來市場會向感應支付和先買後付的趨勢發展,並且也會開放銀行讓消費者的金融生活安全。以下是2022年網上支付的發展趨勢。
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9.04億,較2020年年底增加4929萬個,占網民整體的87.6%。過去一年,網絡支付業務規模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感應支付興起。許多商務場景雖說在過去幾年已轉往在線,但是用戶仍會在實體進行消費,而全球超過70%實體交易皆為感應支付,超過70個國家與地區的感應支付滲透率高於五成,預計該趨勢將繼續增長,特別是在社交等防疫規定,群體仍有零接觸、感應交易的需求。此外,商家部署也已不斷完善,超過75%線下交易皆發生在支援零接觸交易的店家。
先買後付。電商與數字支付的快速發展,衍生出更創新且靈活的支付方式,即先買後付,這提供便利消費與彈性支付,這也將有助全面流暢的支付體驗的優化。
加密貨幣正發展。根據香港IDC新天域互聯的了解,該領域已經受到消費者、投資者、開發者,甚至政策制定者的關注,僅管未來扮演的角色仍尚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將能運用於更多網絡支付市場的場景。
銀行的開放。開放銀行對消費者和企業都能帶來好處,主要是將消費者的數據所有權歸還給消費者,透過API,開放銀行可在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將財務數據提供給可信賴的第三方機構,並為消費者帶來更創新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最終目標是讓用戶的金融生活實現可靠、安全、簡單的平衡。
目前,一二線城市移動支付增長空間已遭遇瓶頸期,而三四線城市及縣域鄉村等下沉市場移動支付普及率仍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移動支付在活躍鄉村經濟、提升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助力小微企業、服務「三農」等方面起到更多基礎性作用。此外,在移動支付市場格局基本穩定的當下,其他支付平台如果想要撼動支付寶與微信的龍頭地位,必須不斷創新,搶占下沉市場。
電子商務和數字支付的發展市場下,後市可能會往先買再付款的方向發展,目前我國主要是微信和支付寶支付方式為主。以上就是網上支付的發展趨勢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網絡支付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絡支付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