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 目標推動及氫能產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制氫設備行業正經歷技術疊代與產業升級的關鍵階段。隨著可再生能源制氫被納入能源體系轉型的重要路徑,制氫設備在成本控制、能耗優化、產能規模等方面的技術突破,成為支撐綠氫大規模應用的核心驅動力。行業數據顯示,到 2025 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預計達到 10-20 萬噸 / 年,這對制氫設備的性能提升與產業化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為制氫設備行業注入了強勁動力。根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我國不僅明確了可再生能源制氫量的具體目標,還提出要實現二氧化碳減排 100-200 萬噸 / 年,這一規劃為制氫設備的技術升級劃定了清晰路徑。在工業領域,綠氫作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被納入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企業推進煉化、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的產業耦合示範。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使得制氫設備在大規模風光制氫項目中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行業迎來規模化發展的窗口期。
鹼性電解槽技術憑藉安全可靠、運行壽命長、成本優勢顯著等特點,成為當前國內綠氫項目的主流選擇。國內企業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推動鹼性電解槽性能顯著提升,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時,關鍵性能指標已接近質子交換膜電解槽水平。以最新下線的 1400 標方制氫系統為例,該設備通過採用 「一體化雙極板結構」,優化了電極表面的電位 - 電流分布,降低了歐姆損耗,在同等電流下實現了直流能耗的有效降低。同時,設備在安全連鎖系統、後處理及智能控制系統方面的升級,進一步提升了整套制氫系統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企業通過結構創新與材料優化,如採用多元合金催化劑、新型複合隔膜等工藝,使制氫設備整體呈現出歐姆壓降更小、電流密度更高、鹼液配流更均勻的技術優勢,為大規模綠氫製取提供了堅實的設備支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制氫設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儘管行業技術水平持續提升,但制氫設備在性能優化方面仍有較大空間。面對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特點,研發搭載模塊化電解槽的後處理系統與智控系統成為行業重點方向,相關新型模塊化電解槽預計於 2023 年正式投產,這將為電解槽的批量生產與模塊化應用奠定基礎。當前,行業在降低能耗、提高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及解決電池衰減等問題上仍需持續攻關。企業需加大在催化劑性能提升、電極使用壽命延長、整槽歐姆壓降降低以及制氫設備與新能源耦合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投入,通過穩定性測試與技術疊代,推動制氫設備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發展。
從政策導向到技術實踐,制氫設備行業正沿著低成本、低能耗、高電密、高產氣量的路徑快速演進。隨著大規模光伏、風電建設與傳統高耗能行業的產業升級需求相互疊加,制氫設備在綠氫大規模應用中的核心地位愈發凸顯。儘管技術提升仍面臨諸多挑戰,但行業通過聚焦鹼性電解槽的技術突破、加強模塊化與智能化系統研發,正逐步構建起適應未來能源轉型需求的制氫設備產業體系。展望未來,制氫設備技術的持續創新,將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關鍵的裝備支撐,推動氫能經濟在更多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更多制氫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制氫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