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7日是第66屆世界衛生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其官網上發布了《2014年全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以下簡稱白皮書),通報了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安全狀況。2014年,我國共退運或銷毀3503批不合格進口食品,共計2.4萬噸,歐盟位居來源地之首;不合格進口食品中,糕點餅乾類批次最多。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口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據質檢總局統計,2014年,我國從192個國家或地區進口的食品104.2萬批、 3514.1萬噸,金額共計482.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9%、7.3%和3.3%。10年來,進口食品貿易額增長4.3倍,年均增長率達 17.6%。
白皮書顯示,乳製品、油脂及油料、水產及製品、肉類、糧谷製品、酒類、糖類、飲料等為主要進口食品種類。2014年,進口食品貿易額列前10位的分別為:歐盟、東協、紐西蘭、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俄羅斯、阿根廷和韓國,進口食品金額占我國進口食品貿易總額的八成多。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從79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中共退運或銷毀3503批不合格進口食品,共計2.4萬噸,涉及金額3268萬美元。問題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來源地分別為:歐盟、中國台灣、東協、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香港和土耳其,占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總批次的 90.4%(見圖1)。
白皮書稱,不合格進口食品批次和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進口食品貿易量迅速增長;二是檢驗檢疫機構加大了監管力度。
白皮書分析稱,不同種類進口食品的不合格原因有所不同。乳製品、水產品、蜂產品、干堅果和糕點餅乾等進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單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飲料、糧谷製品和蜜餞等進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檸檬黃、山梨酸鉀、二氧化硫等食品添加劑超標或超範圍使用。
另外,酒類和糧谷製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銅、鐵、鉛、鋁等重金屬超標。進口食用油脂及油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黃麴黴毒素超標。進口肉類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萊克多巴胺等獸藥殘留超標。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食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據了解,目前,質檢總局已建立了符合國際慣例、覆蓋「進口前、進口時、進口後」各個環節的進口食品安全「全過程」管理體系。2014年我國沒有發生重大進口食品問題,有力地保障了進口食品安全。
更多進口食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進口食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