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7月,國內卡車銷售174.45萬輛,同比增長4.77%。其中重卡增幅最大,實現銷售39萬輛,較2015年同期大漲 17.22%;中卡其次,共銷售12.23萬輛,同比增長15.70%;輕卡出現下滑,87.81萬輛的銷售數據令其同比降幅達到4.44%。
從整體數據上看,國內卡車行業一掃2015年「陰霾」,抬頭跡象明顯。全國市場回暖之下,唯獨一個區域始終不見起色。沒錯,就是北京。
眾所周知,受地區排放法規及城市限行政策影響,北京重卡市場常年「偏冷」。自2015年下半年京五實施以後,市場可謂雪上加霜,甚至在「春暖花開」的2016年,仍舊難以撥雲見日。
據北京順義區卡車經銷商杜麟介紹,開年至今,公司共銷售重卡車型200餘輛,業績基本與去年持平。考慮到公司以點帶全國的銷售模式,北京以外區域的銷售 對整體銷售起到了較大的帶動作用。「如果僅以北京市場重卡銷售情況看,我們2016年各類車型賣出了近60輛,相較於2015年同期下降了50%左右。」他說。
至於原因,杜麟表示,京五法規對於北京重卡市場整體銷售的影響較為廣泛,多個品牌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也令許多車型銷售越發困難,2016年僅牽引車銷售達到預期。
同樣,北京豐臺區某卡車經銷商銷售經理郭曉東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他透露,儘管公司2016年重卡銷售較去年略有起色,但爆發點僅體現在牽引車方面,整體重卡銷售依然低迷。
《2016-2021年中國卡車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顯示,與重卡市場相似,北京中卡銷售一樣下滑明顯。
郭曉東表示,一直以來,該公司的中卡主攻市政運輸、工程建築類市場。近年來,北京工程、市政用車減少,逐漸向物流車轉移,這對其中卡銷售造成了困擾。據不完全統計,1~7月份,公司共銷售中卡250餘輛,同比下降近三分之一,形勢大不如前。
記者通過走訪得知,其他經銷商處,中卡銷售同樣不佳。
「雖然中卡銷量占到公司總銷量的60%~70%,與重卡相比表現稍好,但仍出現了小幅度下滑。我想,這與北京整體卡車市場的不景氣有關。」杜麟說。
來自大興的卡車經銷商李偉同樣指出,與2015年相比,北京中卡銷售出現起伏,除京五排放帶來的影響外,還與車輛運營政策的調整有關。「從今年起,很多運營單位都無法拿到運營證,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車輛銷售。」
與中、重卡不同,藉助城市配送產業的高速發展,北京輕卡市場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不過,遇到京五,銷售同樣犯了難。
「說實話,我們2016年輕卡車型的銷售受京五影響較大。」郭曉東說,「原有品牌京五車型7月才開賣,期間只是消化了20多輛庫存車。此外,我們還引進了一個 新品牌,其中不僅涉及公告問題,還牽扯市場培育期等多個方面,從5月至今賣出30多輛。也就是說,2016年1~7月,輕卡的銷量僅50餘輛,與2015年近200輛的業績相去甚遠。」
北京好運鑫集團總經理劉維廣也指出,近兩年,市場大環境低迷,鑑於此,其公司對2016年的市場預期與2015年持平。如今,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市場並未出現太多驚喜。
交談中,劉維廣還就銷售環境進行了總結。他說,經濟下行,市場低迷,迫使很多企業採取輕資產運營模式,租車比例持續上升,從而影響了銷售。其次,北京嚴格的政策限制也是制約輕卡銷售的主因,受制於「通行證」辦理難度,很多用戶被迫放棄了購車的打算。
更多卡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卡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