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財經頻道 >> >> 2025年農膜市場發展與回收現狀分析——基於甘肅實踐的啟示

2025年農膜市場發展與回收現狀分析——基於甘肅實踐的啟示

2025-04-21 08:40:1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我國農膜年使用量已超過140萬噸,西北地區作為主要覆膜區域面臨嚴峻的殘留污染挑戰。甘肅省通過系統性治理實踐探索出一條農膜減量化、資源化與循環利用路徑,其經驗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樣本。2023年數據顯示,甘肅全省農膜回收率已達85.7%,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成為破解"白色污染"難題的典型案例。

  一、農膜回收體系創新:甘肅構建的三級網絡與政策驅動模式

  甘肅省自2011年起建立覆蓋主要用膜區的廢舊農膜回收體系,通過省級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補助資金支持,在縣域設立加工企業、鄉鎮布設回收網點、村社配置收集站點。截至2024年,已建成133個廢舊農膜加工企業和1671個基層回收網點,形成"縣有加工廠、鄉有回收站、村有收集點"的三級網絡架構。這種立體化布局使主要覆膜鄉鎮實現網點全覆蓋,有效打通了"分散收集集中運輸規模利用"的關鍵環節。

  二、農膜產品升級:加厚地膜與生物降解材料雙輪驅動

  通過實施中央財政專項試點項目,甘肅省累計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3600萬畝。新型地膜厚度從普通地膜的0.008毫米提升至0.015毫米,抗拉伸強度提高40%,使用壽命延長23個月,同時回收率較傳統地膜提升35%以上。在河西走廊等重點區域推廣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術,使作物收穫後殘膜自然降解率達92%,顯著降低了土壤殘留風險。

  三、農膜管理機制突破:責任延伸與經濟激勵的雙重保障

  甘肅省創新構建"生產者使用者回收方"利益聯結機制,在臨澤、合水等縣試點地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本地生產企業承擔不低於年度銷售額2%的回收任務。甘谷縣實施1:5比例的"以舊換新"政策,農戶每交回5公斤廢舊農膜可換取1公斤新膜;山丹、民樂等地推行土地流轉保證金制度,在承包合同中設定每畝50100元的地膜回收押金,形成約束與激勵並重的管理閉環。

  四、農膜循環經濟:資源化利用提升產業附加值

  建成的廢舊農膜加工企業通過熔融造粒技術生產塑料顆粒,年處理能力達24萬噸以上。再生原料被用於製造滴灌帶、市政設施等高附加值產品,在民勤縣等地形成的"回收加工再利用"產業鏈,使每噸廢舊地膜產生經濟效益18002500元,帶動3.6萬農民參與產業循環。這種模式將農膜從污染物轉化為生產資料,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總結:甘肅通過政策體系重構、技術疊代升級和管理機制創新,在農膜污染防治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構建的"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回收"全鏈條治理體系,不僅使2024年全省農膜用量穩定在24.67萬噸,回收率達85.7%,更探索出符合西北生態特點的資源化利用路徑。隨著全國農膜市場向綠色低碳轉型加速,甘肅經驗為破解農業面源污染提供了可借鑑的系統解決方案,其實踐成果對推動我國2025年實現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5%以上的目標具有重要示範價值。

更多農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延伸閱讀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金融行業熱門報告

更多

金融相關報告分類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