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心數據支持: 2024年營收38.38億元、門店總數突破500家
在港股上市的綠茶集團正面臨消費復甦期的雙重考驗。這家以創意杭幫菜起家的品牌,憑藉五年五次遞表終獲上市資格,卻遭遇破發窘境。其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7.8%的背後,是門店擴張帶來的規模效應與單店效能下滑並存的局面。在連鎖餐飲行業加速洗牌的當下,綠茶能否通過渠道下沉和品牌升級延續增長曲線?以下從核心經營指標、市場競爭格局及戰略規劃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綠茶集團於2024年5月登陸港交所,發行價7.19港元卻開盤破發。這一結果既反映疫情後消費復甦不及預期的行業背景,也暴露企業自身短板:儘管近三年門店數量從186家增至357家(截至2024年末),但同店銷售額連續兩年下滑——2023年為1151.9萬元/年,至2024年降至1033萬元。與此同時,消費者人均消費額五年內首破60元關口,跌至56.2元,翻台率從3.3次降至3.0次的降幅更凸顯經營效率壓力。
綠茶的財務表現呈現典型規模驅動特徵:20212024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15%,但同期門店數量增幅高達86%。值得注意的是,其關店率隨擴張加速呈上升趨勢——2024年關閉15家門店,占年度新增門店的12.5%。這種"開新關舊"模式雖能維持表面增長,卻導致單店日均營收從2023年的316,000元降至2024年的285,000元(按全年數據換算)。當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過度依賴門店數量擴張的盈利邏輯正遭遇邊際效益遞減。
早期以文藝調性與特色菜品打造差異化競爭力的綠茶,在連鎖化進程中面臨產品口碑兩極分化。第三方食材加工占比過高導致"預製菜質疑"持續發酵,招牌如綠茶烤雞被指過度依賴預處理食材。儘管企業計劃自建中央廚房提升品控能力,但消費者對標準化餐飲體驗的需求正在升級——既要保持口味穩定性,又需避免工業化口感。2024年證監會針對其供應鏈的問詢函件,更凸顯資本市場對其食品安全與品牌調性維護的關注。
綠茶將未來三年(20252027)開店計劃鎖定在二三線城市,試圖通過渠道下沉尋找新增長點。但該策略面臨雙重阻力:一方面,商業地產從增量開發轉向存量優化,優質商場資源爭奪加劇;另一方面,縣域餐飲市場已湧入眾多本土連鎖品牌,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對60元客單價的接受度存在不確定性。2024年上半年全國餐飲企業註銷達105.6萬家的數據警示,在供給過剩環境下,盲目擴張可能引發資金鍊風險。
總結:在政策提振消費與行業整合併行的2025年,綠茶集團需平衡規模擴張與單店質量提升的矛盾。 通過強化中央廚房建設、優化產品矩陣及會員體係數字化運營,或可重塑"文藝正餐"的品牌認知。然而,在人均消費能力未完全恢復的市場環境下,其門店網絡能否維持健康現金流?這將決定這家上市連鎖餐飲企業能否跨越周期波動實現持續增長。
更多綠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綠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