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汽車晶片承擔著信號處理、數據計算、功率控制及通信交互等關鍵功能,其性能直接決定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與安全可靠性。汽車晶片市場在電動化與智能化趨勢推動下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以下是2025年汽車晶片市場規模分析。
《2025-2030年中國汽車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突破97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2.4%。2025年全球汽車晶片行業將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L3級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雙重驅動下,進入技術疊代與生態重構的關鍵階段。
全球市場呈現「一超多強」格局,歐美主導高端,英飛凌、恩智浦、瑞薩占據43%市場份額,主導MCU、自動駕駛SoC和功率半導體領域。英飛凌AURIX系列MCU在車身控制領域市占率超50%,恩智浦S32系列平台覆蓋全球80%車企。
中國突破中端,比亞迪半導體MCU配套全系車型,市占率達15%;地平線征程系列晶片覆蓋20餘家車企,出貨量超500萬片;韋爾股份CIS傳感器市占率突破15%,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新興市場崛起,印度Tata Electronics投資50億美元建設晶圓廠,聚焦車規級MCU;東南亞成為晶片封裝測試新基地,馬來西亞檳城集聚全球30%封測產能。
2024年中國汽車晶片市場規模達905.4億元,較上年增長6.52%。預計,2025年中國汽車晶片市場規模有望達950.7億元。從市場結構來看,控制類晶片、傳感器晶片規模占比較高,分別為27.1%、23.5%,其次,功率半導體在汽車晶片占比為12.3%。
功率半導體:功率半導體領域,特別是IGBT和碳化矽的國產化率較高,分別達到30%和35%。芯聯集成實現8英寸SiC工程批下線,2025年營收超10億元;三安光電6英寸SiC襯底良率達90%,成本較4英寸降低40%。
MCU晶片:MCU晶片的國產化率較低,不到10%,高端MCU領域幾乎沒有國產化,主要供應商是恩智浦、英飛凌、瑞薩等。不過,地平線征程6晶片算力達560TOPS,支持L2++級自動駕駛,2025年計劃量產;芯馳科技X9系列座艙晶片搭載於20餘款車型,出貨量突破100萬片。
傳感器晶片:傳感器領域的國產化率不一,溫度傳感器等部分類型的國產化率較高,可達60%-70%,但壓力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等在中高端市場的國產化率較低。
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汽車晶片市場前景分析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智能網聯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晶片的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長遠來看汽車主機廠和晶片廠商的連接也將越來越緊密,AI和能源是未來最重要的兩大變革因素,將推動汽車晶片行業不斷創新和發展。
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汽車晶片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隨著本土汽車晶片企業的快速崛起和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入,汽車晶片行業的競爭格局將更加多元化。本土企業將在中低端市場占據優勢地位,並逐步向高端市場滲透,與國際巨頭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態勢。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和智能網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晶片市場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綜合來看,未來汽車晶片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也日益頻繁,本土企業通過與國際巨頭的技術合作和市場拓展,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更多汽車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