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電力消費平穩回升映射經濟穩進態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力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在多輪高溫天氣和政策驅動下,我國電力系統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全社會用電量達4.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二季度增速較一季度提升2.4個百分點。電力行業通過優化供給結構與加強需求側管理,在保障民生、支撐工業復甦的同時,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本文結合最新數據,分析當前電力競爭態勢及未來發展趨勢。
工業用電回升與服務業高增並行驅動電力需求
第二產業二季度用電量增速較一季度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貴州、湖南等省份工業用電增幅顯著。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表現亮眼,上半年用電增速高於製造業平均水平1.7%,反映新興產業鏈對電力的剛性需求持續增強。
服務業用電延續高速增長態勢,第三產業上半年同比增長7.1%;二季度在「兩新」政策推動下,信息傳輸業、充換電服務等新業態用電量增速分別提升4.6個和3.3個百分點。居民生活用電因高溫拉動顯著回升,二季度增速達9.3%,浙江、重慶等地居民用電增幅超30%,凸顯電力需求與氣候變化的強關聯性。
新能源裝機占比突破60%重構能源競爭格局
截至2025年6月,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達36.5億千瓦,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超60%,較「十四五」初期增長125.4%。太陽能與風電新增裝機合計占新增總量的89.9%,其中光伏裝機增速翻倍至2.1億千瓦,成為電力供給主力。
新能源發電量貢獻率持續提升,上半年風光發電占比達23.7%,帶動非化石能源總發電量占比突破26%。然而,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同比下降130小時,煤電裝機占比降至33.2%,所有省份煤電依賴度均低於50%,反映電力系統正加速從「以煤為主」向清潔低碳轉型。
供需平衡壓力與新能源消納矛盾凸顯
儘管電力供應總體充足,但設備利用效率呈現分化。除核電外,水電、風電及太陽能發電利用小時數均同比下降;雲南、四川因來水偏少導致水電利用率下降,部分區域風光消納面臨新挑戰。預計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突破13萬億千瓦時,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速需達2億-3億千瓦以滿足需求,但高滲透率下系統調節能力不足問題亟待破解。
市場機制改革提速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當前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已初步形成中長期、現貨與輔助服務協同機制,但價格傳導與容量成本回收等關鍵環節仍需完善。未來需通過電價機制優化、儲能政策創新及跨區域調度能力提升,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市場化競爭環境。
「雙碳」目標下綠色轉型與保供能力同步強化
預計未來三年,新能源裝機將保持年均增長超1億千瓦的態勢,風光發電占比有望突破30%。同時,煤電功能轉向調峰支撐,虛擬電廠、需求側響應等技術加速落地,電力系統靈活性顯著提升。
政策層面需著力解決省間壁壘與區域協同問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動綠電交易體系創新。隨著算力中心、氫能產業等新負荷崛起,電力消費結構將持續優化,形成「多元競爭、高效配置」的新型市場生態。
電力行業正站在轉型關鍵節點
2025年上半年數據表明,我國電力系統在保供穩價與低碳升級間取得平衡,但新能源消納、市場機制完善等挑戰仍需突破。展望未來,通過技術疊代、政策協同和市場化改革,電力行業將加速構建安全高效、清潔智慧的新型供給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更多電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