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生豬產業在產能恢復後面臨價格下行壓力,養殖端利潤顯著收縮,而屠宰環節毛利同比提升。產業鏈呈現利潤向下游傳導的態勢:自繁自養生豬年均盈利同比下降23.07%,仔豬育肥模式甚至出現虧損;與此同時,屠宰企業通過擴大宰量和優化成本實現毛利增長。政策環境與市場供需變化共同驅動行業格局調整,未來四個月(9-12月)生豬養殖利潤或經歷先抑後揚的波動,而屠宰端盈利有望持續改善。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生豬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隨著2025年生豬產能全面恢復,市場供應增加導致豬價走低。截至8月19日,瘦肉型生豬交易均價為14.72元/公斤,同比下降9.95%(降幅1.63元/公斤)。受此影響:
養殖收入同步下降,自繁自養收入均值為1837.10元/頭(同比下降9.28%),而仔豬育肥成本因前期高價補欄升至1671.51元/頭,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下游屠宰企業通過提升產能利用率和控制成本實現盈利增長。數據顯示:
儘管白條肉與生豬價差比率收窄0.77個百分點,屠宰企業仍通過優化採購成本(頭均成本下降)抵消部分壓力。
2025年生豬產業呈現明顯的「上游讓利、下游獲益」特徵。養殖端在產能過剩壓力下短期利潤承壓,但年末消費旺季或推動價格反彈;屠宰企業則受益於訂單恢復與成本控制,盈利空間持續擴大。未來政策環境需關注供需調控力度及環保約束對產能的影響,產業鏈利潤分配仍可能隨市場波動調整。當前數據表明,行業正經歷結構性優化,下游環節的韌性為後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更多生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