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中央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和地方車展等營銷活動活躍的背景下,中國乘用車市場展現出供需兩端的積極聯動。截至2025年7月末,全國乘用車庫存水平降至329萬輛,較上月減少3萬輛,同比2024年同期下降4萬輛,呈現健康去庫存態勢。政策驅動下的廠商生產積極性與終端銷售節奏調整,共同塑造了當前市場供需的動態平衡。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乘用車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末,全國乘用車行業庫存總量為329萬輛,較上月下降3萬輛,並低於去年同期4萬輛水平。這一數據表明,在中央及地方促消費政策的協同作用下,廠商主動調整生產計劃與銷售策略,有效緩解了經銷商庫存壓力。此前因政策啟動帶來的樂觀預期曾推動廠家批發量激增,致使4月行業庫存攀升至近兩年新高的350萬輛。然而,自5月以來,車企理性控制產量,通過減少對渠道的過度壓貨,逐步實現去庫存目標,最終在7月底將庫存降至當前合理區間。
隨著6-8月傳統銷售淡季的到來,行業預判未來三個月銷量將呈下行趨勢。基於此預期,車企提前啟動生產調整策略,結合2025年7月底的庫存數據與銷售預測,當前庫存可支撐約47天的終端需求,較2023年同期減少6天、同比2024年下降3天,反映出庫存管理效率顯著提升。這一結果既得益於政策對消費端的刺激作用,也源於企業對市場周期性規律的精準把控。
在細分領域中,專注於新能源車生產的企業表現尤為突出:其庫存量從2025年4月的88萬輛降至6月的80萬輛,並於7月底進一步減少至78萬輛,環比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向調整。這一數據變化印證了政策對新能源領域的傾斜效應——通過補貼優化和充電設施完善等措施,企業加速消化庫存的同時,也在技術研發與市場滲透率提升上持續發力。
2025年乘用車行業在政策引導、廠商主動管理及消費復甦的多重作用下,已初步形成供需匹配的良性循環。短期看,季節性淡季對銷量的影響需通過精準控產應對;中長期則需依託新能源技術疊代與市場環境優化,鞏固行業增長動能。未來,政策紅利與市場化需求的協同發力,將繼續推動乘用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更多乘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乘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