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延續高速增長態勢。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達54.0%,較去年同期提升2.7個百分點,行業格局呈現顯著分化。自主品牌、新勢力及合資品牌的差異化表現,折射出技術革新與市場競爭的深層邏輯。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當前產業趨勢及重點企業的戰略動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25年7月數據顯示,在國內乘用車零售市場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滲透率達74.9%,遠超豪華品牌的30%和主流合資品牌的6.7%。這一差距凸顯了自主品牌在技術研發、成本控制及消費者認知方面的競爭優勢。例如,部分頭部企業通過垂直整合供應鏈與智能化配置升級,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
從零售份額看,2025年7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占比維持在70%,與去年同期持平;而主流合資品牌僅占3.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顯示其轉型步伐相對滯後。新勢力企業則表現亮眼,以小鵬、零跑等為代表的品牌推動行業份額達到21.4%,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反觀特斯拉,其市場占比降至4.1%,較去年同期減少1.1個百分點,反映出高端市場競爭加劇及本土品牌衝擊的雙重壓力。
在滲透率提升的背後,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頭部自主品牌通過構建「技術+生態」閉環(如自研電池、超充網絡布局),持續擴大護城河;新勢力則依託智能化標籤與年輕化定位搶占細分市場;合資品牌因傳統燃油車體系慣性,新能源轉型成效有限。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企業開始探索出海戰略,試圖在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市場複製國內成功經驗。
2025年7月的行業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主導權進一步向自主品牌傾斜,而合資品牌的弱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扭轉。新勢力與特斯拉的份額波動則揭示了技術疊代加速下市場洗牌的必然性。未來,企業需在核心技術攻關、用戶運營及全球化布局中尋找新增長點,方能在競爭白熱化的產業格局中占據先機。
更多新能源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