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免費報告 >> 藥品 >> 2015年中石化煉油能力將再增3000萬噸

2015年中石化煉油能力將再增3000萬噸

2009-12-19 09:06: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09年11月投入運行的福建一體化項目和即將投產的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將使中國石化的乙烯年產能超過800萬噸。2010年,鎮海乙烯建成、揚巴乙烯完成技術改造後,乙烯年產能將再增115萬噸。煉油板塊,2008年中國石化的煉油年加工能力為2.02億噸,目前正在進行的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安慶石化等改擴建工程完工後,2015年加工能力將再增加3000萬噸。

  中國石化規模化、一體化、基地化的煉化業務發展戰略逐步落實。目前,煉油能力居世界第三,乙烯產能居世界第五,聚烯烴產能居世界第三。從布局上來看,中國石化煉油業務的基地化布局已初步形成。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具有聚集效應的煉化企業集群及沿長江煉化企業帶已經形成。大型乙烯依託大型煉油的一體化產業鏈構造正在推進。福建、鎮海、茂名、揚巴等大型乙烯項目均與大型煉油項目結合緊密。

  規模擴張到一定階段之後,煉油化工領域展開的是更高層次的競爭。

  目前,全球大於2000萬噸/年的煉廠已達19個。面對原油越來越劣質化和重質化,而各國對油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煉廠排放限制越來越嚴格的現實,各大煉油企業都在發展深度加工,提高劣質原油加工能力,採用清潔生產工藝。

  從化工板塊來看,2009~2011年是世界大型乙烯產能集中投產的時間,中東的乙烯產能將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長。眾多化工企業收縮戰線、增強核心力量。殼牌剝離40%的非核心資產,巴斯夫剝離基礎化學品和通用產品,重點發展工程塑料、化工添加劑等高端化學業務。

  進口石化產品對國內石化市場的衝擊已經顯現。2007年乙烯單體進口量46萬噸,2009年將超過100萬噸。今年上半年合成樹脂進口量占國內表觀消費量同比上升8.2%,1~5月來自中東的甲醇進口量是去年同期的12倍。

  中國石化這艘特大型煉化航母,必須善於調整產業鏈結構和產品結構,才能夠平穩行駛,避免「撞船」。

  在煉油板塊,集團公司近幾年配合國家成品油質量升級需要,先後對燕山石化、上海石化、鎮海煉化以及茂名、金陵等企業的裝置進行三輪技術改造,淘汰一批技術落後、規模小、能耗高的裝置;加大和優化煉油乙烯結合深度,降低成本;對一些小煉油,也沒有進行簡單化關停,而是實施特色化發展。

  隨著煉化集群的逐漸成形,集團公司對煉油的規模化進度進行適度控制,對不同煉廠的分工定位進一步明確,對加工高酸油煉廠、燃料油煉廠、潤滑油生產基地做出了更清晰的安排。同時,由於原油劣質化延續,需要掌握更先進的劣質原油加工技術和提高輕質油收率的技術;提高加工含硫油的技術。

  化工板塊,國內化工領域一直存在初級化工產品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精細化工產品發展薄弱的問題。2008年出台的《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支持高端化工產品的發展,鼓勵化工企業積極轉向生產替代進口、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產品。

  中國石化的化工業務雖然擁有靠近市場、上下游一體化以及大型化的優勢,但是原料成本上沒有中東的優勢。2009年中東地區乙烯平均現金成本198美元/噸,我國目前現金成本遠高於中東,當然低於北美。產品結構上,合成材料的通用產品偏多,集團化的科技領先優勢沒有很好體現;雖然擁有聚乙烯、聚丙烯、順丁橡膠、丁苯橡膠等成套技術,但是這幾類產品在亞洲已出現產能過剩。

  因此,中國石化提出,規模擴張不再是重點,核心是增產特色產品。具體體現為要繼續發展烯烴芳烴及有競爭力的下游產品,提高合成樹脂高附加值產品比例,並對不同的企業產品類型做出統籌安排。

  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鏈結構,打造產品類型更多、更長的產業鏈還是縮短戰線,是值得考慮的問題。產業鏈長,生產產品種類多,優勢是雖然能夠滿足不同市場需求,但是會分散技術研發力量,影響尖端技術和特色產品的形成。煉油和化工的規模化,更要求集團總部增強對不同企業的調控能力,對不同企業的定位、分工有更科學合理的安排,避免企業內部產生無序競爭或重複建設。

  同時,《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法規也對環保提出越來越嚴格的要求,環保要求的提高,日益複雜的國際貿易法規、技術壁壘政策,是煉油化工企業發展需要特別研究和重視的課題。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