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低成本煉油中心成品油出口增長的影響,產能利用已經嚴重不足的歐洲煉油工業正面臨新一輪關閉潮。中國化工報告大廳了解到,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歐洲地區油品需求下降、煉油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煉油利潤逐漸縮窄,歐洲那些老的煉油廠已經失去生存空間,將逐漸關停。
原材料價格高昂
國外的快速發展給歐洲煉油商帶來了新的壓力。當前美國頁岩油產量已經超過了230萬桶/天,美國西德克薩斯州中質(WTI)原油的價格已經顯著低於歐洲煉油商基於布倫特原油的價格。除了原油成本較低外,美國煉油商的運營成本也已經下降。據中國化工報告大廳了解,煉油企業是天然氣的大客戶,部分用作加工過程所需的燃料,部分用作生產氫氣所需的原料。自美國頁岩氣革命獲得成功以來,美國天然氣價格已經出現大幅下降,當前的價格僅為歐洲天然氣價格的三分之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洲煉油利潤一直差強人意,而且近來已經降至了難以為繼的水平。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13年底,西歐地區擁有催化裂化裝置並加工高品質布倫特原油的煉油廠的利潤僅僅約為1.5美元/桶,而更多擁有加氫裂化裝置的煉油廠已經出現虧損,如果加工布倫特原油,每桶虧損逾3美元,而如果加工質量較差的俄羅斯烏拉爾原油,每桶虧損超過4美元。
產品背離市場
多年來歐洲煉油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原因一方面是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歐洲煉油廠的產品結構背離市場需求。
歐洲多數煉油廠是幾十年前建設的,當時汽油占據燃料市場主導地位,這些煉油廠因此大多設計為生產汽油。但是自這些煉油廠建成以來,歐洲柴油需求不斷增長,一些煉油廠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導致歐洲汽油供應過剩,煉油利潤下降。
中間餾分油的利潤高於汽油,而且需求增速更快,但是歐洲煉油商沒有能力生產足夠的中間餾分油產品,只能依賴進口。據IEA稱,2013年前9個月,歐洲主要的中間餾分油(包括柴油、航空燃料和煤油)的日均進口量達到147.7萬桶。
無奈選擇出售資產
在利潤疲軟的時候,煉油商通常選擇削減原油加工量,因此近年來,歐洲煉油商的開工水平日趨下降,2012年的開工率已經降至81.4%。過去5年,歐洲已經關閉了近150萬桶/天的煉油能力,有12家煉油廠已經完全關閉,其中法國和義大利各有4家,而德國和英國各有2家。關閉煉油廠的大多數已經被轉變成為產品進口終端。
歐洲的煉油廠的處境不一,對於那些位於諸如荷蘭鹿特丹和比利時安特衛普這樣的大型煉油中心的煉油廠受益於煉油規模和便利的物流,一些煉油廠甚至在加大投資來提高競爭能力。對於那些內陸煉油廠,如果產品是供應周邊人口密集市場的,也有一定的生存和競爭力。而其他歐洲煉油廠則受到來自於進口產品的嚴峻衝擊,前景黯淡。由於關閉煉油廠涉及的成本巨大,因此多數煉油商採取了出售資產的戰略,即使出售價格較低。
石油貿易商、私募股權公司和俄羅斯公司已涉足收購歐洲煉油能力。近來,Varo能源公司(石油貿易商維多公司和凱雷集團各出資50%的合資企業)收購了奧地利石油公司OMV德國Bayernoil煉油廠的股權,合夥雙方表示計劃將Varo能源公司打造成為一家大型煉油公司。貿易公司貢沃爾集團收購了兩家歐洲的煉油廠。據中國化工報告大廳了解,2012年貢沃爾集團收購了Petroplus旗下兩家煉油廠,其中一家是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加工量達10.75萬桶/天的煉油廠,另一家是位於德國南部因戈爾施塔特的11萬桶/天的煉油廠。其他歐洲的煉油能力已被俄羅斯企業收購。2013年底,魯克石油公司收購了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普里奧洛的Isab煉油廠全部股權,該煉油廠擁有32萬桶/天的加工能力和370萬立方米的存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