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針織服裝出口低速增長。「十一五」期間,毛針織服裝出口數量基本保持低速增長、出口單價保持同步上升態勢,並且價值增速高於數量增速,表明出口毛針織服裝檔次的提升。受市場需求影響,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調整,羊毛衫出口份額繼續下降,由2005年占毛針織服裝出口總量的42%,下降到2010年的28%。
非服裝類產品出口以量取勝。毛毯作為日用消費品,有較強的市場剛性需求。2002年以來,毛毯年出口數量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十一五」的出口總量是「十五」的1.84倍,但產品單價沒有太大的提高,表現出數量擴張型的特徵。隨著國產毛毯經編設備、緯編設備、後整理設備的逐漸成熟配套,已經能夠全面頂替進口設備;滌長絲替代了部分腈綸紗,大大降低了毛毯的成本,也是毛毯出口以量取勝的關鍵。經編、緯編化纖毛毯已基本取代傳統的機織毛毯,羊毛毛毯的出口份額正在萎縮。
「十一五」期間,地毯出口繼續增長,羊毛地毯出口量占總量的5%左右。隨著國內產能的不斷增加,出口地毯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地毯出口單價呈現下行態勢。
羊絨及製品出口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明顯。羊絨製品在國際市場被視為奢侈品,需求彈性大,受經濟環境影響明顯。「十一五」期間,無毛絨出口單價在55美元至80美元之間波動。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原料出口進一步減少,以羊絨衫為代表的深加工產品出口進一步增加,但自主品牌出口產品比例較低,致使羊絨製品單價沒有出現大幅提升。
通過以上數據和分析,不難看出,「十一五」期間毛紡工業克服國際貿易中出現的重重困難,不斷調整適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當前不少國家經濟復甦緩慢,市場需求疲軟,尤其羊毛、羊絨等高價位產品的需求嚴重不足。這也給企業今後出口經營戰略的制定提出新的要求。這要求毛紡企業加快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強市場研發,了解和掌握產品最終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更加適銷對路的產品。同時要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份額,提高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實行差異化經營等等,其中可做的文章很多。只要我們樹立信念,抓住機遇,練好內功,紮實工作,一定能夠促進毛紡工業出口的穩步增長,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更多服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