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國民經濟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大市場的一部分。2003年印刷機械
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進出口極不平衡和出現大量
貿易逆差的狀態沒有改善。2003年印刷機械進口額的大幅增長,使我國印刷機械製造的發展面臨更大挑戰。2003年印刷機械出口有大幅增長,進口額達到16.1億美元,創歷年進口最高水平。隨著逐年關稅的不斷下降,關稅保護將逐步失去。入世給中國印刷
機械設備製造業帶來機遇,擴大印刷機械設備出口,使進出口逐步達到平衡,將為印刷機械設備開闢更廣闊市場,對企業發展產生有利影響。擴大出口還能培養我們的技術、管理隊伍,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減少國內
印刷包裝業對國外產品的依賴,促進科技不斷進步,加強中國印刷機械製造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實力。
一、 印刷機械設備進出口現狀
近年來印刷機械進出口有下列特點:
1. 我國印刷機械設備進出口呈快速增長趨勢,2003年出口額比2002年增長59.1%,進口額同比增長30.2%,雙雙創出近年來最高水平。反映出我國採取穩健的財政經濟政策,擴大內需,加大固定資產投入等一系列經濟政策的成功,帶動並促進印刷包裝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從國內42家印刷機械企業完成銷售額40.84億元,比2002年增長15.7%,出口增長幅度較大的情況來看,也反映出國內印刷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勢頭強勁,參與國際競爭的意識加強。
2. 從進出口印刷機械設備品種分析,印刷機械設備進口量最大的仍是各種
印刷設備,進口額最大的兩大主要產品,一是單張紙平版印刷機,尤其是多色印刷機,共進口933台,比2002年多進口148台,進口額增長49.1%;二是捲筒紙印刷機,其中主要是報紙輪轉機和商業輪轉印刷機,共進口131台,雖然比2002年少進口24台,但進口額卻增長了80.5%,反映了價值相對較高的大、中型印報機,尤其商業輪轉印刷機機進口的快速增長,也證明了國內商業輪轉印刷市場已經形成。
這些大宗進口產品正是我國曆年出口的弱項,在2003年創出單張紙印刷機出口322台、捲筒紙印刷機出口114台,兩項創匯2059.7萬美元的好成績,比2002年增長150%以上。這些出口產品的品種構成小規格、單色、技術含量較低的印刷機,其中主要是小型平版印刷機。
3. 除傳統印刷機械設備大量進口外,另一個進口大項是海關統計中「其它未列名的印刷機」進口總量一直居高不下,2001年進口28566台,進口額2.2億美元;2002年進口31113台,進口額2.125億美元;2003年進口25248台,進口額2.25億美元。該項的進口產品是
一體機、打樣機、數字印刷機、不乾膠印刷機、移印機和特種印刷機等。
4. 2003年印刷機械設備出口超過1000萬美元的大宗產品依次是其它未列名印刷機、噴墨印刷機、印前用與設備有關的
零件、印刷及印刷用輔助機器零件、切紙機、捲筒紙印刷機。同比2002年增長超過100%的印刷機械設備有噴墨印刷機、捲筒紙印刷機、鎖線裝訂機、雷射照相排版設備、單張紙印刷機等。
5. 我國印刷機械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依次是出口香港額為2930.62萬美元;出口日本2915.68萬美元;出口美國1723萬美元;出口越南614.94萬美元。出口已開發國家的產品主要是印刷機械設備的機組、部件和零件,整機出口產品是噴墨印刷機、切紙機等。向不已開發國家出口以整機為主。
印刷機械進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依次是從德國進口5.6億美元;日本進口4.68億美元;台灣進入大陸1.31億美元;美國進口0.76億美元;瑞士進口0.613億美元;英國進口0.479億美元。
二、 從印刷機械進口看印刷業發展
我國印刷業發展最快的地區是珠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這三個地區的印刷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廣東2003年400億元(其中深圳2002年產值為187億元)、上海150億元、北京89多億元。從2003年印刷機械設備進口量也可以看出這三各地區印刷業快速增長的勢頭,廣東、深圳進口單張紙印刷機393台,占全國進口量的42.1%,捲筒紙印刷機進口40台,占全國進口量的30.5%,噴墨印刷機進口2574台,占全國總進口量的23%,照相凹版印刷機進口95台,占全國進口量的43.4%,另外,絲網印刷機、其他膠印機、裝訂設備等都占較大進口份額。
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進口單張紙印刷機147台,占全國總進口量的15.8%,捲筒紙印刷機進口19台,占全國總進口量的14.5%,平網印刷機進口561台,占全國總進口量的33.6%,噴墨印刷機進口5595台,占全國進口量的49.9%,進口雷射照排機95台,占全國進口量的39.1%,另外,膠訂機、柔性版印刷機、凹版印刷機、其他絲網印刷機也占有較大份額。
北京、天津、河北地區進口單張紙印刷機162台, 占全國總進口量的17.4%,捲筒紙印刷機進口22台,占全國進口量的16.8%,噴墨印刷機進口1179台,占全國總進口量的10.5%,另外,鎖線裝訂機、製版設備的進口也占有較大份額。
印刷機械設備進口通過不同的貿易方式,有的設備採用一般性貿易進口,如單張紙印刷機、膠訂機、製版設備、捲筒紙印刷機、噴墨印刷機、未列名膠印機、書本裝訂設備等,占總進口量的50%以上,採用這種貿易方式集中在北京,這說明北京進口國外設備主要用於出版印刷,用戶也集中在國有及股份制企業。另一種進口方式是加工貿易進口和外商以進口設備作為
投資進口的方式,進口較多的設備有單張紙印刷機、平網印刷機、未列名膠印機、凹版印刷機、柔性版印刷機等,採用這種方式進口的設備集中在廣州、深圳,進口設備主要目的是從事包裝印刷,多數是中外合資企業。上海介於兩者之間,企業的制也多種多樣。
三、 我國主要印刷機械出口企業
主要印刷機械出口企業間下表:
1 上海高斯印刷設備有限公司 1200(萬美元)
2 上海亞華印機有限公司 506
3 北人印刷機械有限公司公司 257.9
4 上海申威達機械有限公司 215
5 上海紫光機械有限公司 119
6 上海愛凱思機械刀片有限公司 112.5
7 北人富士印刷機械有限公司 101.5
8 營口冠華輕印刷設備集團公司 65
9 溫州躍華印刷機械有限公司 65
10 溫州群英印刷機械有限公司 58
11 江西中景集團有限公司 51
12 溫州神力集團有限公司 43
13 中江利通印刷機械有限公司 42
14 鎮江斯伊格機械有限公司 30
15 濰坊華光精工設備有限公司 28
四、 關於二手機進口問題
在海關統計的印刷機械設備進口量中,二手機進口也在其中,整個行業對待二手機進口反映各不相同,呼聲中說「不」的占主流,尤其是印刷設備製造企業呼聲較強烈。進口國外淘汰的設備是市場行為,一是以低於新設備的價格達到進口設備招攬生意的作用,增加企業貨源。二是進口二手設備利用其剩餘使用價值,保持一定的精度和使用技術性能,可靠性和穩定性不比國內設備差。三是一些民營企業資金實力不強,用二手機支撐門面,作為企業起步發展的階段,待完成資本積累後,在提高設備檔次。
還有一些企業根據承攬的印刷業務,臨時購置設備生產,完工後再賣掉,二手機損失小。從我國整個印刷機械製造業角度看,這種進口應該降到最低程度,從進口的二手設備的品種上看,國內已經產業化或進入批量生產,採用國內設備完全可以解決印刷企業的設備需求。發展二手機市場也是活躍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無可厚非,只是國家應該制定限制進口二手設備的相關政策,以保護國內印刷機械製造業的發展。這個政策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國內已經批量生產的印刷機械設備,沒有極特殊需要不得進口二手設備,如設備特殊的功能配置和特殊的印品質量要求進口,應該通過國家印刷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和認可。
2. 進口舊設備在稅收政策上應該增加稅率,對於走私進口,應該給與打擊。
3. 制定二手機進口標準規範,從技術水平、質量和新舊程度上設立技術壁壘。
4、中外合資企業在籌建階段,外資方以舊設備為股份投資,審批前應該通過質量監督部門對投資設備進行檢驗。
五、 企業擴大出口的對策
從2003年印刷機械大量進口來看,國外高檔印機產品將繼續壟斷中國市場,中國印刷機械製造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開拓國外市場迫在眉捷。國內製造的中低檔印機設備,成本較低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東南亞、非洲、俄羅斯、中東等地區有較好的市場前景,應該加大出口的力度。印刷機械企業要積極參加國外的印刷機械展覽會,進行企業形象和產品水平的宣傳,擴大企業知名度。入世以後,印機企業對建立出口機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方面還有以下不足:
1. 企業規模小,勢單力薄,難在國際市場形成營銷網絡和快速反應的服務機制。2003年除北人集團公司銷售額為11.23億元,上海印刷
包裝機械有限公司銷售額為14.7億元外,其它企業只有8家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浙江瑞安地區號稱有200家印刷包裝企業,2001年銷售額僅為4億元。眾多小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與老牌實力強勁的名牌企業競爭,實力不足,在用戶面前造成本國企業間相互殺價競爭,兩敗俱傷,很難樹立在國外用戶心中的企業形象。聯強集團」互補聯合是擴大出口的必由之路。
2. 產品品質經不起國際用戶高標準考驗,反映在穩定性、可靠性和故障率過高方面,也反映在安全標準要求太低,不符合國外國情,產品的規格、性能也不適合進口國標準。企業應全面效採用國際標準,提高產品的適應性。
3. 信息不通暢,出國展示少,除中文、英文宣傳資料以外,沒有針對出口國家接受的宣傳形式和文字。如用俄文宣傳資料打開俄羅斯和東歐市場。
4. 美元貶值,歐元、英鎊升值,人民幣堅挺,保持匯率穩定,也給中國印機出口發展中國家帶來難得機遇,各企業應針對發展中國家,推出適合所在國國情價格低廉,可靠耐用的印刷機械設備,擴大歐美市場。
印刷機械製造企業必須認識到擴大產品出口的重要性,只要按市場規律,扎紮實實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充分利用國家制定的優惠政策,進出口貿易平衡的時間就不會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