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勤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13年調研200家製造企業所發布的首份中國智造現狀及前景報告顯示(如表一所示),中國智能製造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同樣也是大部分處於研發階段,僅16%的企業進入智能製造應用階段;從智能製造的經濟效益來看,52%的企業其智能製造收入貢獻率低於10%,60%的企業其智能製造利潤貢獻低於10%。2015年我國智能製造業發展趨勢分析詳情如下。
新常態下,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3D列印等新技術的持續演進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發展,促進位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我國提出智能製造反映了我國政府對未來信息化與工業發展道路的深刻思考及對全球社會、經濟變革的應對策略。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抓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帶來的機遇,做好兩化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重塑國際競爭優勢。
自國際金融危機後,各主要工業國對製造業發展方向和推動力有了新的認識。國際製造業呈現出高端製造業向已開發國家回流,低端製造業向低成本國家轉移的趨勢,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成為製造業發展的推動力。為了順應發展潮流,占領新一輪工業變革的制高點,德國與美國先後提出工業4.0和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成為當前國際製造業領域發展的代表。
改革開放後,我國工業快速發展,不少戰略性新興產業處在同已開發國家相近的起跑線上,有的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整體仍面臨工業大而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同時,我國還面臨著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代表的美國在產業創新領域及以低廉勞動力為代表的印度等國在中低端製造業的挑戰。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裝備製造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當前我國工業增長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發展動力正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些都標誌著我國工業已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
在新常態下,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融合創新發展,呈現出新的方向,以智能化、網絡化、自動化為核心特徵的智能製造的發展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智能化的製造體系在歐美已開發國家逐漸形成,促使全球需求結構變化與國際分工體系調整步伐加快。
主動適應新常態,抓住新常態下製造業轉型升級面臨的機遇,把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工業融合發展呈現的新趨勢,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移動互聯、大數據、新型傳感器、3D列印等新技術的持續演進推動製造業的智能化發展,促進位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更多智能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