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審計署公告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近日,全國多地政府也披露了關於2015年保障性住房的審計結果。審計結果暴露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三大問題:十幾萬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數以百億元建設資金被閒置,數以萬計的人員騙取保障房資格。
四方面原因致保障房空置
審計署的審計結果顯示,至2015年底,有19萬套保障性住房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原因,不能及時交付使用。據記者調查,保障房閒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供需不匹配。例如,廣東1個市多個項目4138套公共租賃住房空置超過一年,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匹配,實際需求並沒那麼多。
配套設施不好,居民不願住或不能住。山東3個市5個縣的9個項目由於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4023套住房已建成一年以上但無法交付使用。
與現行安居房政策不符,無法配置。記者近日到深圳寶安區坪山新村一期看到,9棟共700多套住宅空蕩蕩。當地住建部門稱,空置是因住房政策更新原因,相對於現在的安居房政策存在面積超標的情況,無法配置。
質量有問題無法交付使用。審計發現,海南昌江、文昌等8個市縣的1712套保障性住房,存在未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施工,以及偷工減料、牆面開裂等質量問題。
項目未如期開工致資金閒置
審計署的審計發現,至2015年底,全國有748個市縣結存結轉安居工程專項資金603.55億元,相當於當年總投入的3%,其中478.6億元閒置超過一年。
通過各種途徑找來的「安居錢」,為何長時間「躺在帳上睡大覺」?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項目未能如期開工導致資金閒置,其重要原因是拆遷進展緩慢。根據審計,這一問題在城市棚戶區改造安居工程上更為明顯。
此外,一些地方規劃沒跟上,也是有錢沒花的原因之一。從事住房政策研究的中山大學教授朱亞鵬認為,有的地方在計劃不周詳的情況下,為完成指標盲目申請資金,但相關建設跟不上。同時,審計還發現,相關部門在審批上存在疏漏,資金撥付後跟蹤管理不到位,監管機制不健全,導致資金未能及時使用。
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門對於保障房建設,主要把精力集中在要錢、建房上,疏於後續管理,甚至當「甩手掌柜」,導致騙房、騙補事件時有發生。
審計署報告顯示,去年,全國有5.89萬戶不符合條件的城鎮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補貼超過6000萬元,住房3.77萬套;有6544套住房被違規銷售或出租經營。
「近年來,各級財政連續投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每年數以百萬套的房源建成,用好、管好已有保障房與繼續加大建設同樣緊迫。」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世平說。
各地的審計報告顯示,相關部門已在進行整改,部分閒置房源陸續被分配使用,一批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被取消資格,一批房源被清退。受訪專家認為,保障房是民生大事,地方政府不能只在數量上完成民生答卷,必須在選址、配套、分配等方面科學決策,提高決策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更多最新保障房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保障房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更多保障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保障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