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作為一種常見性、多發性的疾病,使得抗感冒藥物成為每個家庭常備藥品。據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75%的人至少患一次感冒,也就是說每年有近10億人至少需用一次感冒藥物。以下是報告大廳小編對2016年中國感冒藥行業的市場分析。
感冒藥是OTC藥品市場上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有上千家企業競相角逐。儘管競爭幾近慘烈,但由於該類藥品市場空間巨大、技術門檻較低和利潤回報豐 厚,仍刺激著眾多企業趨之若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醫藥製藥企業約6500多家,其中有上千家(約20%)生產同類不同劑型的治療感冒、咳嗽的藥品約100多種。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otc藥品目錄中,感冒、呼吸道藥品多達83種,占otc市場的33%。
人們的交流變得頻繁和快捷,導致各種變異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傳播加劇,從而促使預防、抵抗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增強身體免疫能力藥物的需求不斷增長,市場容量不斷擴大。據報告大廳《2016-2021年中國感冒藥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統計,我國感冒藥品市場銷售規模由2007年的110.8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263.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54%。根據目前人口基數測算,全國每年感冒患病人數高達9.75億人次,感冒每次平均用藥22.91元。預計到2016年年底全國感冒藥銷售規模將增至408億元左右。
感冒藥物的消費特徵是最接近於日用消費品的,但它終歸是一種藥品,又不同於一般的日用品消費。感冒藥品消費屬謹慎的消費行為、微量消費,需求彈性較小。和普通日用品一樣,在產品認知方面受廣告(特別是電視廣告)影響大,但在購買決策上,醫生建議、營業人員推薦甚至店堂陳列對消費者影響很大。因為在藥品消費上,消費是典型的非專業性購買,消費者自主性較弱,只能對廣告或醫生建議和其他外部因素被動地接受。儘管感冒作為多發病、常見病,但人們對其基本知識仍不是很了解,這種情形也導致藥品生產者和銷售者在價格制定上有很大的主動性。
國產品牌的數量與市場占有率遠遠低於合資品牌。而且,從對產品成分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產品的內在差異性並不大,國內企業與合資企業的差距主要在競爭觀念和市場運作水平上,國內企業急需提高的是營銷水平,因為OTC市場不同於處方藥市場,無論在產品包裝、價格制定、通路選擇、廣告促銷上都有其本身的特點。合資企業在以上方面普遍要比國內企業做得早、做得好,取得良好的業績也是必然的,而國內企業遲早要為其觀念滯後付出代價。
中價位產品(主要集中於12元左右)占銷售量的38%、總銷售額的63%,其中感康、白加黑、泰諾分別占據銷售額前三名。低價位產品(10元以下)占總銷售額的32%、總銷售量的66%,其中感冒通以其低廉的價格(1.8元)占據銷售量排名的第一位,康必得以其適中的價格(4元)、良好的療效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總的來說,感冒作為一種常見性、多發性的疾病,使得抗感冒藥物成為常備藥品,目前的價格仍然偏高。對生產廠家來說利潤比較高,但隨著競爭進一步加劇,品牌進一步集中,價格應有下降空間。對於市場挑戰者來說,除了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廣告宣傳和其他措施外,使用恰當的價格定位策略也是一個爭取市場份額的好方法。
在銷售額、銷售量排序前十位的十幾種藥品中,清一色的全是西藥。其實,我國的傳統中藥在治療感冒方面還是有獨特療效的,並且副作用較小,有許多患者希望用中成藥來治療感冒。在感冒的前期預防上,傳統的中成藥有著廣闊的前景,但是,對於治療感冒急症的患者來說,西藥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太太藥業正在發動以中藥為訴求的攻勢,值得重視。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感冒藥的戰場中,隨著OTC市場走向規範,競爭加進一步劇,藥品零售市場競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正可謂風險與機遇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