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造業所處階段仍然較世界已開發國家有一定的差距。國內智能製造的發展起步較晚,但是最近幾年政府及企業已開始注重智能製造的發展。以下對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分析。
我國智能製造在製造業中所起到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分析,對於智能製造行業在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中的比例將會占據更大的份額。2018-2023年智能製造裝備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2010-2017年,我國智能製造行業保持著較為快速的增長速度,到2017年,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的產值規模為12233億元。
2010-2017年中國智能製造行業產值規模情況(單位:億元)
製造業是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中國為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需要建設成為製造強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製造業提質增效、由大變強的關鍵期。我國智能製造水平較低,這意味著後續發展潛力巨大。現從我國製造業發展取得的四大成績來分析智能製造市場規模。
近年來我國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不僅對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成為支撐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2014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22.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5.85%。2013年我國製造業產出占世界比重達到20.8%。在500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的快速發展,直接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增強了我國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國際分工地位。
十幾年來,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各領域湧現出了一批較有影響、意義深遠的重大成果。國內發電設備裝機中國產發電機組已達80%以上,年產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廠設備國產化率達90%,國產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國產750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已投入運行。日產4000噸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0萬噸乙烯、30萬噸級合成氨、百萬噸級鉀肥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實現自主化。「神舟」系列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實現了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製和海試成功,標誌著中國躋身世界載人深潛先進國家行列。
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企業達110家,其中以工業為主的有50餘家。社會創新要素不斷向企業集聚,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快速增長,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15年,我國智能製造市場規模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到0.91%;企業發明專利申請58.3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的60.2%;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5.9萬件,占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的60.5%。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自主創新中繼續發揮決定性作用。
近年來,我國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實質性進展,形成了產學研結合、較為完備的產業創新體系。建設了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成立了一批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我國製造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智能製造市場規模分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增長動能轉換等相互交織,長期以來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加快發展智能製造,對於推進我國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構建新型製造體系,促進位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實現製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智能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