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茶飲料在我國發展二十多年,2022年進入現制茶飲料行業創新期。當下,茶飲料頭部品牌轉型初見成效,現制茶飲料新時代已到來。新一輪的消費升級浪潮下,人們需要新的品牌、新的品類來滿足茶飲料消費升級需求。以下對2022年茶飲料標準分析。
2021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為2795.9億元,網際網路技術的疊代和網絡支付技術的完善,使得網絡購物更加方便,有效緩解了新式茶飲在疫情期間線下經營的損失。新式茶飲消費群體接受程度逐漸上升,以及品類不斷創新拓寬,消費者對新式茶飲的熱情持續上升,隨之需求上漲,2022-2027年中國茶飲料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分析報告預計2025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到3749.3億元。
茶產業是我國特色優勢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承擔著支撐茶區經濟、滿足健康消費、穩定擴大就業、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深刻變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保證茶產業發展戰略的高質量。惟其如此,才有發展過程高質量,才能最終實現茶產業發展結果的高質量。現從五大政策來分析2022年茶飲料標準。
行業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生態潔淨導向,全面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減肥減藥技術;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基地」等生產經營模式的推廣,帶動茶農按標生產、規範管理,落實茶葉全程標準化生產;加強現代茶葉生產基地建設,提升茶園基礎設施條件,促進茶園綜合管理水平提升、產能和效益增長。
茶葉企業質量管控能力不斷加強,在監管力度和社會監督雙向促進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更加健全,茶葉產品整體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穩步提升。茶葉產品監督抽檢的項目增加至65種,總體合格率平穩提升,從2015年的98.9%上升到2019年的99.2%。三氯殺蟎醇、氰戊菊酯、聯苯菊酯、草甘膦、氯氰菊酯等農藥逐步得到控制,檢出機率顯著降低。茶類結構輕微調整,格局總體穩定,企業跨區域合作發展,產品多茶類跨地域涉獵,通過多元發展、功能豐富、風味優化全方位刺激消費增長,積極創造有效供給。茶葉消費場景更為豐富多元,茶葉市場、專營店等傳統渠道加速調整、功能優化,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不斷規範,直播帶貨、定製茶園等新模式競相湧現、方興未艾,渠道多樣化、營銷立體化、宣傳分眾化,促進消費市場規模擴增。
行業積極開展品牌培育和宣傳工作,品牌整體數量和質量均比「十二五」末有了大幅提高,各茶葉主產銷區相繼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全國知名品牌及地方特色品牌, 企業品牌蓬勃發展更具實力,促進產品集群和產業集聚,品牌經濟已逐漸成為我國茶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強大推力。截至「十三五」末,我國茶葉類登記註冊商標總數超過68萬件,申報獲得中國馳名商標(茶葉類)94件、中華老字號(茶葉類)37個,全國共有131個茶葉產品獲得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數超過230件,28個茶葉地理標誌產品入選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保護名錄。
茶葉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科技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更為顯著,行業在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方面開展了大量科技創新活動,人工智慧、遙感測繪等新興技術逐漸滲透到茶葉生產、加工、跨界應用、儲運等領域,推動了我國茶葉科技以綠色、生態、安全、智能、健康為重點實現系統提升和質的飛躍。「十三五」期間(2016.1.1-2020.7.15)茶領域共申請專利30909項,同比增長23.3%,實用新型專利增長迅速;國家和各省級科技獎成果豐碩,「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等2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課題成為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重點專項課題。
茶葉標準化體系愈加完善,團體標準培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標準結構協同發展、協調配套。食品安全標準嚴格細緻,茶葉中農藥殘留限量增至65項;基礎標準更加紮實,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產品標準更為豐富,提升市場競爭力;方法標準補充更新,高效運用技術成果。「十三五」期間行業發布茶葉相關標準499項,較「十二五」增加了一倍以上。國際標準的參與度與話語權穩步提升,行業牽頭承擔了「烏龍茶」「茶葉分類」「綠茶 術語」等三個國際標準制定工作。
目前中國人對茶飲料的接受度遠高於咖啡,2022年茶飲料市場逐漸提升。現制茶飲料行業發展迅猛,但目前行業仍缺乏統一的強制性行業標準,奶茶既無茶葉也無奶等混亂現象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未來辦公室的下午茶文化逐漸興起,新式茶飲料在這一方面也充當了年輕人職場的社交貨幣。
以上就是2022年茶飲料標準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