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天然氣保供 中石油多項指標破極值

天然氣保供 中石油多項指標破極值

2019-01-01 09:25:2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來自中石油集團公司消息,截至3月21日,隨著華北地區主要城市供暖季結束,持續5個月的全國冬季供氣步入收尾階段。與上一年供氣緊張、「氣荒」頻現完全不同,去冬今春的天然氣供應市場顯得頗為「低調」。

  「事實上,市場『低調』的背後是一場激烈的供氣『保衛戰』。中國石油人交出一份亮麗的『戰績單』。」中石油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冬今春,中石油天然氣產量預計502億立方米,同比增加7.9%;銷售天然氣預計880億立方米以上,同比增長10%。天然氣產量、LNG單日氣化量、儲氣庫單日採氣量等多項指標均破歷史極值。

  高峰期日產達3.4億立方刷新歷史紀錄

  「2018年的這個冬天,中石油天然氣產業鏈全體員工繃緊了弦。特別是整個上游生產非常給力,為供氣『保衛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撐。」中石油生產經營部天然氣處處長趙堂玉表示。據介紹,2018年以來,中石油加大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重點加大長慶、川渝,以及頁岩氣示範產能建設投入,高月日均產量達3.4億立方米以上。預計去冬今春天然氣產量同比增加37億立方米,超冬季保供計劃23.5億立方米。

  作為北京、西安、銀川等4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氣主力,長慶油田各採氣單位以「不累倒一口高產井,不放棄一口低產井,讓每一口井都百分之百發揮能效生產」為目標,冬供期間1.2萬口氣井保持滿負荷生產。塔里木油田單日最高輸氣量7913萬立方米,為下游供應天然氣99.03億立方米。

  入冬以來,西南油氣田捷報頻傳。公司成立產能建設推進領導小組,高效組織生產建設,高石梯-磨溪特大型氣田年產能力達130億立方米,川南頁岩氣日產量突破2000萬立方米,成為國內最大的頁岩氣生產基地。

  去冬今春,青海油田生產「氣勢」強勁,澀北、南八仙、東坪三大氣田擔負著甘肅、青海、西藏地區的天然氣供給任務。除四大主力氣區外,吉林油田、大慶油田和華北油田等天然氣產量再創新高,有力保障了北方天然氣供應。

  LNG單日最大氣化量破1億立方接船數量創新高

  據了解,在外交部、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支持下,中石油加大中亞土烏哈三國協調談判力度,追加中石油阿姆河氣田項目產能建設投入,確保中亞氣穩定供應。去冬今春預計共進口中亞管道天然氣194.4億立方米,增幅10%。

  數據顯示,中亞氣源中起到「壓艙石」作用的土庫曼斯坦康采恩氣田穩定供應6300萬立方米/日左右,同時組織阿姆河氣田加快項目投產,實現超計劃供氣,在國內用氣高峰由3700萬立方米/日提高到4100萬立方米/日。烏茲別克斯坦入冬前設備投產,哈薩克斯坦哈南線順利投產,兩國去冬今春供氣量大幅增加。中緬天然氣每日平均供氣1500萬立方米左右。

  「去冬今春LNG資源非常充足,單日最大氣化量突破1億立方米,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中石油生產經營管理部天然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中國提早開展LNG進口量談判,長貿和現貨LNG同比增長14.2%和16.3%。入冬以來,江蘇、大連和唐山接收站始終保持高罐位滿負荷運行。唐山LNG接收站高峰期平均每3天接卸2船,大連LNG接收站接卸量同比增加34.97%,江蘇LNG接收站外輸量同比增長12.4%。

  儲氣庫單日採氣量破1億立方日採氣能力再上新台階

  今年2月,北京地區連降3場大雪,氣溫驟降,用氣量驟增。此時作為調峰利器的儲氣庫發揮了穩定的接續作用。「今年高峰期間,中石油儲氣庫首次單日產氣量突破1億立方米,達到最大採氣能力,突破歷史極值。」中石油生產經營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而且在2018年整個採氣期,儲氣庫(群)提升強注強采力度,增加鑽井數量,推進資源儲備、平穩供氣、達容擴建,最大限度對天然氣供應進行調峰。

  去年入冬後,遼河雙6、華北、大港等儲氣庫(群)火力全開。華北油田蘇橋儲氣庫(群)在冬供期間歷經「六注四采」,通過調整工作制度,摸清氣井產能,落實應急能力,保障安全生產,在冬供期間,採氣5.76億立方米,最大日調峰能力達780萬立方米,周期採氣量及日採氣量雙雙創歷史新高。

  相國寺儲氣庫採氣保供111天,連續4天保供氣量超過2000萬立方米,最高達到2028萬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全國大管網的應急氣量調配,為保障京津冀地區季節調峰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確保供暖期間採氣工作安全平穩,大港油田加強儲氣庫安全生產管理,技術人員在總結多周期注採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科學配置各採氣井採氣量,按照供氣需求,及時調整工作制度,有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自2018年11月15日起,共採氣102天,累計採氣17.9億立方米,完成指令採氣量的102.31%,超采3380萬立方米。

  遼河油田雙6儲氣庫嚴格按照採氣方案,加強生產運行組織,落實巡迴檢查制度,加密對注采井口、注采設施及管道等壓力系統的監控和巡查,每天對儲氣庫周邊20餘公里的範圍進行巡查,每4小時對生產區進行一次全面巡檢,保證管網24小時正常運行,在東北及京津冀地區冬季天然氣調峰保供中發揮了重要的「調節器」作用。

  管道系統上下聯動互聯互通力度前所未有

  2018年互聯互通工程建設過程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資源互串力度前所未有。為保障民生用氣,管道系統上下聯動,陸續建成投產21項互聯互通重點工程,壓氣站常規建設周期大幅壓縮,形成了「南氣北上」、中貴線反輸、陝京四線增輸各3000萬方/日,東北和天津增輸華北各700萬方/日的能力,北方重點地區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夯實。

  為確保天然氣管網安全運行,中油管道所屬5家管道公司提前部署。從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21日,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累計供氣318.6億立方米。西氣東輸在冬季安全措施上建立多道防線,嚴防死守。堅持隱患排查,確保設備可靠。特別針對冬季易發的管線冰堵、調壓撬故障等隱患,安排站隊熟悉應急處置卡、開展應急演練,確保突出狀況下能夠迅速處置。

  承擔首都和沿線地區供氣任務的陝京管道系統長期處於滿負荷狀態。公司加快國家互聯互通工程陝京四線托克托壓氣站建設,歷時7個月完成應該是兩年的工期建設,使陝京管道日輸氣量由4400萬立方米提高至6074萬立方米。整個保供季累計輸送天然氣超25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2%。

  截至今年3月21日,管道公司在採暖期共輸送天然氣84.2374億立方米,在「保供」高峰,各輸油氣單位的輸氣站普遍加密了設備巡檢次數,嚴防故障發生,按照公司安排,開啟輸油泵電伴熱,選擇、更換了合適的潤滑油、潤滑脂,確保閥門開關靈活。

  2018年供暖季,西部管道將確保幹線管網和分輸設備設施安全平穩運行作為重點,積極落實冬季天然氣資源,做好供需之間的銷售銜接,細化管線運行方案,根據「日指定」計劃進行分輸管控,實現進出平衡。

  天然氣銷售創歷史新高彰顯央企社會責任

  據統計,去冬今春中石油預計銷售天然氣880億立方米以上,同比增長10%。天然氣銷售創造歷史新高——中石油單日銷售量突破7億立方米。特別是在當前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的情況下,中石油不計得失,籌措資源保障供氣,積極履行央企責任。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為當下天然氣供應新常態。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高達16.6%。中石油多家天然氣銷售公司的銷售增量和增速均撞破歷史最高線。為打贏供氣「保衛戰」,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採取自動分輸等方式,有效規範冬季供應秩序。組建天然氣銷售調控中心,強化上中下游銜接,保證了用氣高峰季節重點地區民生用氣和整體運行平穩。

  面對突出的供需矛盾,中石油天然氣銷售西南公司於去年4月開始編制保供應急預案,制定三級「壓非保民」應急響應機制,並提前與客戶溝通對接。所有工業客戶一律按用氣負荷70%-80%安排用氣計劃。在與中石化互聯互通互保的過程中,雙方串換資源120萬方/日,保障了雙方民生、公用和重點的基本需求。

  按照國家大氣污染防治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石油天然氣增量有效保證北方7省市清潔取暖替代散煤的要氣,冬季向北方省市供應天然氣同比增長16.3億立方米,增幅10.4%,對大氣污染防治產生了積極貢獻。來自環保部門的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大幅改善,PM2.5下降到51.1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下降42.7%,提前完成2020年56.1微克/立方米目標。

更多天然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天然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