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生產總體平穩,市場供需穩定,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好於預期,行業整體效益延續較好態勢。
據統計,2019年中國自己的石油原油產量終於不再負增長,同比正增長了1.1%,總量達到了1.91億噸。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中國的「老油田」繼續保持高產,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新發現、新開採了一些原油,此外就是中國的頁岩油試開採也取得了不錯的進步。
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還從國際上進口了約5億噸石油(進口量全球最高),同比增長了9.5%。按照石油對外依賴度(又叫依存度)計算公式:進口石油除以石油總消費量,可以得出:2019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已經高達72%,比2018年的約70%又提升了。
「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煉油總體規模將繼續擴大,除了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旗下煉廠的改擴建以外,以浙江石化、恆力石化為主的民營大煉化項目也將陸續投產,但由於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等因素影響,預計實際投產進度晚於規劃。
在收入、利潤保持增長下,石油化工行業虧損情況也得到不斷改善。此外,隨著供給側改革穩步推進,石油化工行業資產負債率持續下降。
從產量上看,過去10年中國石油主要煉化產品幾乎都有比較高的複合增速。增長最快的是重油,複合增速是14.2%,負增長的只有潤滑油。產量的值來看,柴油的產量更大,其次是汽油、重油和煤油。產量的同比增速過去10年的波動很大,推測是油價波動的影響。最近一年產量同比增速更大的是煤油,同比增速為17%。
從收入上看,主要煉化產品的收入複合增速為2.3%。增長最快的是重油,複合增速為9.3%,負增長的是潤滑油和柴油。從收入量上看,貢獻更大的是汽油和柴油,合計占收入的82%。收入的同比增速來看,各產品的增速與油價的波動有很強的相關性。最近一年同比增速更大的是煤油,同比增速為45%。
從收入占比貢獻來看,煉油(汽煤柴)的貢獻占比一直保持在80~90%左右,是收入的主要貢獻者。從煉化的綜合指標上看,過去10年中國石油原油加工負荷率下降較多(當前為80.3%),而輕油收率和綜合商品收率基本穩定,分別為77.4%和93.5%。
更多石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